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结合已学的知识,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学会分析其原因。
3.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二、教授新课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
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②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P5“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