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八下授课教案:8.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下授课教案:8.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28 08: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新疆邻国众多的优越性。
2.通过对新疆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归纳新疆地形、气候、河流的主要特征。
3.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理解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新疆的地理位置。
2.归纳新疆地形、气候、河流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新疆邻国众多的优越性。
2.西气东输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展示一组具有新疆特色的图片。
教师讲解:一首具有新疆特色的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新疆浓郁的地方特色——西域风情,然而新疆的地理状况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了解新疆,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二、教授新课
(一)新疆的位置与范围
合作学习:多媒体播放新疆位置与范围图,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描述新疆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提示:经纬度位置包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五带四个方面;相邻位置包括邻国和邻省区)
教师讲解:在学生探究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概括新疆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结合新疆的邻国示意图共同回顾新疆的邻国所在的位置。
总结得出:新疆是中国邻国最多的省区。
合作探究:
思考:新疆邻国众多,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归纳总结:促进对外交流,加强与邻国的贸易往来,发展边境贸易;邻国众多有利于新疆进行国际合作,新疆与中亚邻国的联合反恐演习就是国际合作的典型案例。
(二)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
1.新疆的地形
教师:阅读新疆地形图8-42,回答以下问题:
(1)新疆的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
(2)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
(3)主要的地形区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1)新疆地形类型以山地、盆地为主。
(2)地形分布特征:三山夹两盆。
(3)主要地形区: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山脉,南部为昆仑山,天山以北为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南为塔里木盆地。
教师:通过新疆的地形特征,解释“疆”这个汉字的结构与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疆”的右半部分符合新疆的地形分布特征——三山夹两盆,三横代表三个山脉,两田代表两个盆地;“疆”的左半部分“弓”代表古战争必备的武器,“土”代表保卫中国的神圣领土。
知识过渡:了解了新疆深居内陆和高山环绕的地形,新疆又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征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疆的气候。
2.新疆的气候
合作探究:通过多媒体播放乌鲁木齐的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新疆的年降水量图,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内容并结合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两个思考题:1.新疆以什么样的气候为主?该气候特征是什么?2.新疆的气候显著特征是什么?形成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同时教师提示:结合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析新疆显著气候特征的成因。)
教师讲解:新疆气候干旱,为了发展农业,新疆人民修建了独特的灌溉工程——坎儿井。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坎儿井示意图,简单了解坎儿井。
知识过渡:新疆除了利用坎儿井进行灌溉外,还有哪些河流可提供灌溉用水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疆的河流。
3.新疆的河流
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播放中国的内外流区域图,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正文第4至6行通过自主学习思考三个问题:
(1)从图中你能够分析新疆河流分布的特点吗?(提示:新疆的河流大部分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2)新疆河流的河水主要依靠什么补给?
(3)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和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分别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新疆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外流河较少。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知识过渡:我们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其中干旱特征最为突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新疆形成了独特的资源特征,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疆的资源。
4.新疆的资源
教师提出问题:新疆有哪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87页的两个阅读“新疆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及“新疆的气候资源”进行概括。然后找学生概括总结。
教师讲解:新疆土地资源丰富,人均拥有量多;矿产资源丰富,特色矿产有和田玉、水晶、玛瑙等;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风能资源丰富,建立了风力发电场。
知识过渡:新疆丰富的资源为西部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西部开发。
(三)社会经济面貌
学生思考: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四大工程是什么?
知识拓展:回顾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工程及对新疆影响最大的工程,结合西气东输示意图简介西气东输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和地形区。
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哪些好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对东部地区:1.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2.优化能源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可以改善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雾霾、酸雨等的危害。
对西部地区:1.能够使西部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可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3.可以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
教师:阅读课本92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新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为什么新疆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新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应如何治理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新疆干旱区面积广,生态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开发过程中,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休耕)、生物资源(轮牧,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合理分配)等。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通过分析新疆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图,概括新疆的气候特征,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决定了新疆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也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并使学生清楚在发展新疆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策略,从而使学生明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