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4 23: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去秦而归。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少:稍微
B.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庭:在朝廷上
C.愿以异日 愿:希望
D.诎敌国,制海内 诎:穷尽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秦政见的一组是(3分) ( )
①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②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③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④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⑤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⑥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苏秦根据秦国的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条件分析了秦国能取得天下的可能,但秦王婉言拒绝了他的游说。
B.苏秦选择秦王为游说对象,是因为他认为别的诸侯太昏聩,并不会采纳他的主张。
C.苏秦在说秦失败.狼狈归家后,更加发奋,誓要以游说的方式博取功名,从而留下了“锥刺股”的典故。
D.苏秦后又游说赵王,赵王很高兴,授予他相印,他终于从一个穷巷寒士成为了天下无人能匹敌的人物。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名篇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5)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6)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7)兴于《诗》,立于礼, 。(《论语·泰伯》)
(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基础知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9.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语言运用
10.识名著,写对联。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6分)
(1)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品 , 。
(2) 《边城》上联: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声声惊残梦;
下联: 。
11.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直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12.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但不包括上面的四部名著),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1)《 》
(2)《 》
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文言文阅读
D 诎,同“屈”,使……屈服。
A 句②是苏秦请求秦王能接受他的建议。句⑥是苏秦说秦王不会接受他的建议的结论。这两句都没有表现他的政见,故不选。
B 苏秦认为秦王也与别的诸侯一样昏聩,本就疑虑他不会采纳自己的主张。
(1)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以及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关键词:“安”表反问,“尊”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在宫廷上游说各国诸侯,堵住各国君主亲信的口,使他们不敢主张连横,天下没有能与之匹敌的人了!(关键词:“杜”,“封住”;“莫之伉”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伉”理解为“匹敌”)
【参考译文】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胡貉.代马等可用之物,南方有巫山.黔中的险要边塞为屏障,东边有崤山.函谷关等关塞。秦国田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优越,攻守便利,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大王您的贤明,百姓勇士的众多,战车骑兵的效用,兵法的教习训练,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功效。”
秦惠王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制度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使用惩罚;道德不高尚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令教化未顺利施行的,不可以烦劳大臣用兵。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朝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改天再领教!”
苏秦说:“我本来就疑虑您不能采用我的主张。从前,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桓公以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武力的呢?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于万乘兵车的大国之上,使敌国屈服,统一海内,慈爱百姓,使诸侯臣服,就非用武力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都是政教不明,治理混乱,为花言巧语所迷惑,沉溺于巧辩的辞令之中。这样看来,您一定不会采纳我的主张啊!”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之多,但他的主张却未被采纳,最后资用缺乏,只得离开秦国回家。于是连夜拿出所有的书籍,摆列了几十个书箱,找到一本姜太公所著的《阴符》一书,伏案诵读,精心研习探求真意。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拿起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以及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已经学成,便说:“这次确实可用所学的去说服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苏秦就途经燕鸟集阙来到赵国,在华丽的殿堂进见游说赵王,和赵王击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订约合纵拆散连横,以抑制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担任赵国的相时,秦军不能出入函谷关,攻打六国。在这个时候,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受到重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用武力;用于朝廷之内而不用在边疆之外。”当苏秦隆盛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上辉煌显耀,山东六国,闻风而从,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而苏秦只不过是个出身于穷门陋巷的寒士罢了,但如今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不受任何阻挡,在朝堂上游说各国诸侯,堵住各国君主亲信的口。使他们不敢主张连横,天下没有能与之匹敌的人了!
、名句名篇
(1)信誓旦旦(2)渚清沙白鸟飞回(3)惑而不从师(4)不蔓不枝(5)衡阳雁去无留意(6)月出于东山之上(7)成于乐(8)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除了第七小题这个课外的较难外,其余都较为容易。只是个别字在书写时注意一下,比如“渚”“蔓”“衡”和“雁”等字,写时应注意,最好能结合所在句的意思。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基础知识
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难度
中等。
【解题思路】这里表现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的深思,而不是“绝望”。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和归纳名著内容、概括名著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D项。A项中,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前半部分的主语是“我”,而A、c两项的主语是“阳光和雨露”,中途易辙,偷换主语。B、D两项是对这块大石头的陈述解释,在语意上是符合逻辑的,B项用了一般的陈述句,而D项用了表名词性词组的“的”字结构句,根据语境,此处不是对大石头进行陈述,而是说明解释。
故选D项。
、语言运用
示例:
  (1)品红楼,知假意真情。/ 品红楼,悲痴心愁肠。/品三国,晓阴计阳谋。/ 品论语,识古圣今贤。(2)乡情、民情、爱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笑语、嗔语、怒语、含羞语,语语动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也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E。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联的知识和名著阅读的情况,要求把名著的相关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下联”,难度不大。先把上联的句子结构分析清楚,下联按照上联的结构,用另一个名著的内容代入即可。
【答案】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性;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指向明确,但限制较多,有一定难度。“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直线部分”说明这是一道散句化整句类题目,可是要求中“句式一致”“字数相等”又提示考生,这道题不仅要使用到排比这种修辞方式,而且还要求改写后的每两个句子之间是对偶的形式,这就等于给考生挖了一个陷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而这一暗含的要求也恰恰是极容易被考生忽略的,绝大部分考生只能写出排比句而忽略了每两个句子之间的对偶形式。这类题目提醒考生审题一定要细心、用心!
答案示例:
《庄子》——哲学的天籁;《资治通鉴》——治国理政的镜子;《颜氏家训》——长者的叮咛;《三国演义》——龙争虎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悔的人生。(共4分,每个2分,书评与名著内容契合才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