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4 23:1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⑴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淹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文章略有删节)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根据作者的评价可以知道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渊博、朴实、勤奋、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的人。
B.季羡林在他的文章《清华颂》中认为,清华奠定了他一生学问的基础,没有在清华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他日后的成就,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
C.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他认为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
D.文章一共提及季羡林先生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清华颂》《我看北大》《门外钟外文论絮语》,也提到了作者卞毓方本人的一篇文章——《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
E.1946年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经清华教授陈寅格的引荐进了北大执教。四年的清华求学生活让他对清华充满感激,而六十年的北大执教经历,让他的内心充盈着幸福之感。
文中多次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作者卞毓方说“清华其神,北大其 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华其神和北大其魂的内涵是什么?(6分)


结合文章记述的清华、北大对季羡林的影响探究一下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8分)


、基础知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体育课只做一点象征性的锻炼,学校虽然没有了安全问题的后顾之忧,学生却成了一群被变相“圈养”的绵羊,这其实是一种因噎废食。
B.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创造自己与他人幸福的保证。
C.如果网站数据一旦泄露,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主管部门及网站应该出台相应管理标准及保护措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D.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并围绕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 。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骆驼, , 。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
①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②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③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④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⑤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⑤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②③④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40字)(3分)
□□□□□□□□□□□□□□□□□□□□□□□□□□□□□□□□□□□□□□□□
、语言运用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須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你写一段文字来赞颂“书法之美”。
要求:①必须使用排比、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③不少于50字。
答:
(2015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妮,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中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答:
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
 (1)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⑴【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1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⑵【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2)【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实用类文本阅读
A E (B“也就不可能走进北大任教”不是季羡林在《清华颂》中的表达,“这一切”指代的是前文中的“学习了新知”“学习有所收获”;C 断章取义;D四篇文章均为季羡林的作品。)
①表达了季羡林对两所学校深厚的情谊,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这样的笔墨使传记的记述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②引用传主的话,让传主自己站出来展示自己的思想,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③为作者解读传主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依据。
清华其神是指清华大学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那种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在季羡林的生命中留下的烙印,成为了他的人生根基,使季羡林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北大其魂是指北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季羡林恰恰也有着深沉的爱国思想,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成功的因素之一是打下坚实的基础。清华的求学历程成为季羡林日后学习新知、学有所获的根基。成功的因素之二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北大为他一生的治学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
启示部分学生可结合以上成功因素的一点或两点进行阐发,言之成理即可。
、基础知识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难度中等。
试题分析:A.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B.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此处不合语境。C.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此处用错对象。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此处用错对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题型稳定,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选项设置命题,考点比较全面。四个选项所考查的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A项“穿靴戴帽”是一个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考生要注意,现在只使用其比喻义,而不能误解成字面义;B项“南辕北辙”易被理解成强调某种不同,是一个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本题的设误点也恰恰是语境错误;C项“济济一堂”有固定的使用对象;D项“擢发难数”有感彩的限制。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E。
【解析】A.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到“学校”前;成分残缺,“因噎废食”后补“的做法”。B.两面失衡,不合逻辑,“创造”前加“能否”。 C.“如果”“一旦”重复,去掉一个。
C【解析】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②或⑤,只有②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②。如此可排除选项A和D。第四处横线,注意到前句有“之所以”,属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填有关联词“是因为”的句⑤。第五处横线填入④与前句亦可衔接,故可选定答案为C。

(1)示例:24年浙江省与全国图书报刊及综合阅读率比较
(2)①浙江报刊及综合阅读率高于全国水平;②图书阅读率低于全国水平;③浙江人要重视图书阅读。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运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句子的衔接,其横线是在语段中间,因此应根据横线前后的具体的语境来排列句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示例1:书法之美,美在风格多样: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或刚健拙朴,凝练厚重;或圆润丰腴,如大家闺秀般雍容大度;或清雅秀丽,如小家碧玉般纯净天真。
示例2:美哉书法!似行云流水,仙鹤展翅,龙腾虎啸;如西施照水,绿珠临风,黛玉梳妆;有北拳的刚猛,南拳的怀柔,八卦的灵动,太极的轻柔。
示例3:美哉书法!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雄奇;如大海的豪放,似小溪的婉约;有泰山的雄健,峨嵋的秀丽,庐山的多姿,黄山的俊美。
(①有排比、比喻、字数够、结构完整,得4分。②整体表现力1分。③字数不够扣2分。)
【答案】(1)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2)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
相吻合,(3)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首先要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