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 教材感知
知识点1 有用功与额外功
有用功:为了实现做功的目的,不用任何机械而 做的功,用 表示。
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 表示。
总功: 与 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 表示。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概念:物理学中,将 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η= 。机械效率的高低反映了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在 中所占的比例大小,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机械的性能越好,经济效益越高。
影响因素: 、 及 等。
知识点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原理:η=×100%
过程:沿 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力为G的钩码升高,测出拉力F、钩码提升的高度h、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计算W有、W总、η。改变钩码数量或利用不同滑轮组,重复上面实验。
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 ;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 ,但越 力。
课后提升 精学精练
1. 小明同学值日时,用水桶提水从一楼到三楼,他做的有用功是( )
A. 对桶所做的功 B. 对水所做的功
C. 对水和桶所做的功 D. 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
2. 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B.额外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C.总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3. 如图剪刀剪纸的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 N,则阻力是0.8 N
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 N,则动力是0.8 N
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 J,则有0.2 J的功用于剪纸
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 J,则有0.8 J的功用于剪纸
第3题 第4题
4. 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 J的有用功,100 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A.75% B.66.7% C.33.3% D.25%
5. 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绳重、摩擦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第5题 第6题
6. 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 N的物体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做的有用功是800 J
C.拉力F的功率是80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7.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 )
A.被提升物体重力有关 B.动滑轮重力有关
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D.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
第7题 第8题
8.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做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H(如图乙所示),则以下所求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
A.拉力所做的功W=2FH B.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GH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9.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等于100%
10.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 s内将300 N的重物匀速提升3 m,已知动滑轮重30 N,不计摩擦,则( )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 J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 m/s
C.拉力的功率是99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第10题 第11题
11. 如图所示,张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g取10 N/kg)则( )
A.推力的功率为40 W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
C.推力做的总功300 J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100 N
12.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 )
A.被提升物体重力有关 B.动滑轮重力有关
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D.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
第12题 第13题
13. 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忽略绳重和摩擦)( )
A.改变绕绳方式 B.减小动滑轮的质量
C.减小提升重物的高度 D.减小被提升物的质量
14. 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 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000 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 m。
15. 用一个动滑轮把重80 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6 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力是50 N,这一过程所做的有用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16. 有一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把500 N的重物提升了2 m,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那么这位同学做的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
第16题 第17题
17.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的机械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
18. 如图所示,手用F1的力直接将物体B匀速提升h,F1做功为300 J;若借助滑轮组把B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机械效率是30%,则F2做功为 J。
第18题 第19题
19. 如图所示,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为200 N,当物体匀速上升的高度为2 m时,绳子移动的距离为 m,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动滑轮重 N。(绳子的重力、绳子与滑轮各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20. 如图所示,用一个长为1.2 m的斜面将重为45 N的物体沿斜面匀速拉到0.4 m的高台上,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把重物拉上高台所做的有用功是 J;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是 N。
第20题 第21题
21. 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OC,OA=OC,B为OC的中点,在C点施力将挂在A点的重为1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0.2 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90%,这里的木棒是一种简单机械,称为 ,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J,木棒重为 N(不计摩擦)。
22. 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为6 N。
(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小为2.5 N;
(2)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若仅增加钩码的质量,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甲
2
0.05
1.0
0.15
66.7%
乙
4
0.05
1.7
0.15
78.4%
丙
6
0.05
①
0.15
②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编号②处数据应为 。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
(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 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钩码提升
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1
0.1
0.7
0.3
47.6%
2
1
0.2
0.7
0.6
47.6%
3
2
0.1
1.1
0.3
60.6%
4
4
0.1
2.0
0.3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4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
(3)比较 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无关;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 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第4次拉力做的额外功与第3次相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此可见机械效率提高的原因是 。
25.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1.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 (保留3位有效数字)。
26. 陆羽公园矗立着由汉白玉制成的“茶圣”陆羽的雕像,其质量为5.4 t,吊装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雕像匀速吊上3 m的高台。已知提升雕像时,拉力F的功率为6×103 W,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 m/s。(g取10 N/kg)求:
(1)滑轮组将雕像吊上3 m高台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秒?
(2)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提升雕像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感知教材
知识点1 必须 W有 W额 有用功 额外功 W总
知识点2 有用功 总功 总功 摩擦 机械自重 物重
知识点3 竖直 匀速 高 低 省
课后提升 精学精练
1. B 2. D 3. D 4. A 5. D 6. B 7. A 8. A 9. C 10. C 11. B 12. A 13. B
14. 1.2
15. 480 80%
16. 1000 1250
17. 甲 做的有用功相同,第二次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多、总功多,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小
18. 1000
19. 4 40
20. 18 10
21. 杠杆 36 10
22. (1)匀速 (2)80% (3)增大
23. (1)匀速 (2)2.4 83.3% (3)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 (4)不变
24. (1)匀速 (2)66.7 (3)1、2 提起的物体重力 增大 有用功增加比额外功增加的多得多,从而使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变大
25. (1)匀速 (2)乙 (3)越低 (4)83.3%
26. 解:(1)由图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3 m=9 m,根据v=得所用的时间:t===30 s;
(2)雕像的重力G=mg=5.4×103 kg×10 N/kg=5.4×104N,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W有用=Gh=5.4×104N×3 m=1.62×10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