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6 10:2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说起龚自珍,也许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听到这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大家应该有很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出自清朝爱国诗人龚自珍的笔下。很多人认为龚自珍只是一位诗人,但同时他也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社会改良主义的支持者,主要体现在龚自珍在当时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建议其增强军事建设,加强反抗外国侵略的思想准备。龚自珍还曾在江苏和杭州地区执教,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疑答惑。作为朝廷官员,龚自珍为官清正廉洁,在任职楚雄知府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深受百姓爱戴,在当地颇有声望。
新课导入
龚自珍生活在书香世家,自小受到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好读书,这也为他后来写诗积累了很多素材。龚自珍的诗集中收录在《己亥杂诗》中,他写的诗的中心思想主要是反映心系民生,表达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后期也涉及反侵略思想。他的诗既有抒情也有议论,通过描述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抒发感慨之情,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美好希冀。读龚自珍的诗,会感受到他思想的深刻性,他的诗风格独特,与前朝的诗截然不同,引领了近代诗的新风尚。
新课导入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目标导航

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背景链接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书法欣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重点词语解释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的怀抱,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
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己亥杂诗》的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教师补充: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1.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离愁之深广,之繁多,形容愁绪的无穷无尽。写景叙事,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以景衬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白日斜”,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日暮穷途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2、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3、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新的境界。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拟人、比喻,移情于物,以落花自喻,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和感情。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5.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执著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理解: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赏析:(1)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人移情于物,借落花翻出新意,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高度赞美新生命!


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尽自己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体味写作方法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板书设计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自由朗读,看谁背得快!
当堂检测
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向东方。“天涯”天边,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D
当堂检测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A
当堂检测
3.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落红”在这里比喻自己,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D
当堂检测
4.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B
当堂检测
5.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喜悦,又有离别愁绪。
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B
当堂检测
1、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 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理解性默写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5.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分)



6.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
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