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新版必修4《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019年同步练习卷(1)
一、基础巩固(15分)
1.(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生活,一心不乱、聚精会神,才能用生花妙笔展现生活的多彩和时代的伟大,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要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③近日,济南历城区发生交通惨案导致一男子死亡。据查,肇事司机李某在他低头看微信时发生了碰撞,以为撞了电线杆就没有停车,竟不以为然地继续开车。
④城市治霾是一个科学治理的过程,应该立足长远,久久为功,而不应总是寄望于“一抓就灵”、“一蹴而就”。
⑤以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嗤之以鼻,认为“网络歌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
⑥车辆增多,直接导致校门拥堵,学校门口“险象环生”,这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动用资源在学校门口筑牢保护学生的“安全网”也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改善大气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能否从自身傲起,从点滴做起,直接影响着天更蓝、水更清.
B.国产手机品牌努比亚之所以在今年5周签下C罗作为品牌代言人的原因,是由于其品牌理念与C罗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不谋而合.
C.截至2016年11月,“武侠世界”在全世界网络点击率排行榜上竟然排到了第1536名,日均页面访问量达362万余次.
D.我们只要有更先进的理念、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就一定能“换档加速”“弯道超车”,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3.(3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张召群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B.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C.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上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了过来。
D.李强和赵青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卖雪糕,老二拾破烂,老三还是满地爬。
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便是黄州赤壁。____,____,____,____.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____.____。
①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②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
③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
④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⑤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的价值
⑥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
A.②③①⑤⑥④ B.③②①⑤④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②③①⑤④⑥
5.(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杜牧《阿房宫赋》开篇就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0分)
6.(7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7.(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河间王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特,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尚遣督护张龟军繁城,三道攻特。特命荡、雄袭博,特躬击张龟。龟众大败。荡又与博接战连日,博亦败绩,死者太半。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建初,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荡水陆追之,遂害征,生擒征子存。
特之攻张征也,使李骧屯军毗桥,以备罗尚。尚遣军挑战,骧等破之。尚又遣数千人出战,骧又陷破之,大获器甲,攻烧其门。流进次成都之北。尚遣将张兴伪降于骧,以观虚实。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李攀战死,骧及将士奔于流栅,与流并力回攻尚军。尚军乱,败还者十一二。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流进屯江西,尚惧,遣使求和。
(选自《晋书?李特载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B.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C.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D.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间王颙指的是晋代河间王司马颙,从秦代开始王便成了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
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太安为皇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江西指长江的西岸,与今天的江西省有本质区别,古代汉语中的河主要是指黄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善长用兵。当三路大军围攻时,李特抓住罗尚分兵的弱点,派儿子李荡、李雄袭击衙博,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张龟,他成功运用了各个击破策略,结果衙博、张龟战败。
B.李特很有主见。太安元年李特进攻张征,与儿子分兵后张征趁虚偷袭,情况十分危急,部下罗准、任道都劝退军,但他预料到儿子李荡必前来解围,所以力排众议坚守待援。
C.李特善纳谏言。当张征偷袭围攻失败后,李特想放弃张征回涪关,这时李荡和王辛赶紧进谏,劝李特不要给张征喘息机会,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
D.李特知人善任。他任用李荡为将军,李荡在关键的时候屡立战功,他任用李骧为将军,李骧在毗桥屡败罗尚军队,后又与李流反败为胜地大破罗尚军,保证义军顺利进攻成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②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8.(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艾 平
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流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
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那小牛犊伸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你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母羊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
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那样开始吃草了。
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你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那个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开包门,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离我们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们趴着,一动不动。
我急忙翻身上马,操起套马杆。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这时,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击中了。你不让我去擒拿这只闯入我们家园的狼。
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羔子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
你告诉我这条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
你拎着一块羊腿肉,走到离那只狼五六米远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没有动。
“嗥……嗥……”,直到夜晚,那条狼终于发出了非常微弱的叫声,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没有被惊动。
突然,我听见狼微弱的叫声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声音凄厉又高亢,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帮着那狼大声地叫着!
母狼的伙伴听到了呼救声,赶来了。那母狼把头低向身旁的草丛,叼起一只小狼崽。接着,每一条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飞快地离开了。原来,那母狼是为了守护身底下刚刚出生的孩子。它冒死从早晨坚持到夜晚,才敢召唤同伴来救助。
事实证明你说的对,这群狼的家就在周围的草场上,而我们的畜群却不曾被袭击。
我亲爱的老祖母,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
(选自2017年7月16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的人时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B.文章对老祖母训练“我”抓抱小牛犊的描写,既形象又传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一步一步成为一名臂力强壮的小牧童的艰难经历。
C.“我”在给小个子母羊接生时,由于急躁竟然给它造成极大伤害,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还耐心教导“我”要体会牲畜的冷饿病痛等。
D.老祖母阻止“我”伤害母狼以及试探母狼、帮母狼呼唤同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祖母善待生灵的思想,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2)画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语言运用(15分)
9.(5分)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人们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① ,答案似很简单:潜心钻研,反复记诵默写。问题是有必要在这方面花那么大工夫吗?② ,关键还在于兴趣。年轻学子求知若渴,特别是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对象,会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日后的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但是③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阿基拉是黑人子弟,参加英语拼写大赛,从学区一路比拼杀到华盛顿,最后名列前茅的竟然是她和一名亚裔学生,缘由也正在于此,他们的精神力量由此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尊严得到维护。
10.(5分)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张生在大学阶段品学兼优、能力突出,毕业后,他选择加入创业大军的行列,并在几年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见,有才能的人都能创业成功。张华马上要面临毕业,他非常喜欢挑战自我,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如果他也想在几年内获得成功,只能去创业,因此,他应该尽早为创业做准备。
①有才能的人未必都能创业成功。
② 。
③ 。
11.(5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不得超过70字)
(2)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四、写作(50分)
12.(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督促学生专心学习功课,某中学最近出台了一项规定:学生凡读“闲书”被发现的,一律写检查,同时回家反思三天,以示惩戒。消息传出,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规定得好,必将产生很好的效果;也有人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闲书”要具体界定,不宜一刀切;还有人认为罚得太重,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
对学校禁令,你有何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给校报,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鲁人新版必修4《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2019年同步练习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巩固(15分)
1.【解答】①生花妙笔: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此处用来形容“文艺工作者运用杰出的写作才能展现生活的多彩和时代的伟大”词语运用正确;
②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此处用来指“领导片面的看问题”,成语“目无全牛”并非看问题不全面的意思,用在此处错误;
③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用来形容“汽车司机李某没把床车放在心上”不合语境,此处应用“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④久久为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的意思,此处用来形容“城市治霾要有恒心,有毅力”符合语境;
⑤嗤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此处用来形容“大家轻视互联网音乐”符合语境;
⑥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此处用来形容“学校门口筑牢保护学生的‘安全网’”恰当,但是与前面的“时下”语意重复;
根据语境和成语的含义分析可以看出成语运用正确的是:①④⑤;
故选:C。
2.【解答】A、逻辑不当,两面对一面,前面是“能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这是两面,而“直接影响着天更蓝、水更清”这只有一面,可改为“直接影响着填能否更蓝,水能否更清”;
B、句式杂糅,“…的原因,是由于…”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或“之所以…,是由于”;
C、成分赘余,“达到”后面必须接确数,将“余”删去;
D正确;
故选:D。
3.【解答】A.“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文体特点。
B.“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类似诗歌的抒情书面语,用在口语中不合适。
C.“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
D.表达得体。
故选:D。
4.【解答】该段文字描写黄州赤壁。②③①⑤是对首句“这便是黄州赤壁”的具体描述和评说,而①⑤是在②③描写的基础上的议论,故在后,③句的“坡上”紧承②句的“陡峭石坡”,故在②后,⑤的两个“有了”紧承①的“有了”构成排比;④为总结句,因而排在⑥之后。
故选:A。
5.【解答】故答案为: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重点字:雄)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重点字:覆)
二、阅读理解(40分)
6.【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内容和情感错误。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故选BE。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答案:
(1)BE(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③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 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情感”(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译文: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赏析: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7.【解答】(1)D “特”为人名, 因此“特特”之间需要断句,排除B、C;“水上军”为名词,就是“水军”的意思,作“破”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西晋梁州刺史许雄派军攻打李特,李特击退了他的进攻,接着又乘胜追击,大破罗尚的水军,于是兵发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成都小城投诚,李特便以李谨为蜀郡太守,安抚当地百姓.罗尚据成都大城以自守.
(2)A “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错,功臣也可以封王.
(3)C “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错,原文为“荡水陆追之,遂害征,生擒征子存”,张征被追杀,张存被擒拿,杀张征、擒张存的是李荡不是李特.
(4)①宽:饶恕,宽容;养病:治疗伤残士卒;更:再;图:设法对付.句子翻译为: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纠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军:军队,士兵;白:告诉;精勇万人: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衔枚:嘴里含着枚.句子翻译为: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
答案:
(1)D
(2)A
(3)C
(4)①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纠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
参考译文:
西晋河间王司马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伐李特,晋廷南夷校尉李毅又派兵五千人支援罗尚,罗尚又派遣督护张龟驻守繁城,从三路进攻李特.李特命儿子李荡、李雄偷袭衙博,他自己亲自带兵攻打张龟.张龟大败.李荡与衙博连战数日,衙博也被打得大败,兵士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
西晋太安元年,李特自封为益州牧,改年号为“建初”,紧接着进攻张征.张征占据险要地势,与李特相持几天.当时,李特与李荡兵分两营,张征趁李特兵营空虚,派步兵沿山路攻打李特,李特迎战不利,加上山势险峻,形势紧迫,军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特的部将罗淮、任道都劝李特撤兵,李特估计李荡一定会来援救,就未同意退兵.张征的士兵越来越多,山路非常狭窄,只能走一两个人,所以李荡的援军也不能前进,李荡斩钉截铁地对其司马王辛说:“我父亲已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今天是我效死力的日子了.”说完,便穿上两层铠甲,手持长矛,大吼一声就往前冲,撞上他长矛的敌兵都倒地死去,这样一连杀了10多人.张征等人赶来相救,李荡军殊死搏斗,于是张征的军队被打败.李特与部下商议想放张征回到涪地去,李荡与王辛进谏说:“张征的士兵接连出战,士卒非伤即残,智穷力尽,应趁有利时机将他擒拿.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纠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李特同意,于是再次进攻张征,张征溃败逃跑.李荡水 陆并进,追击张征并杀掉他,活捉张征的儿子张存.
李特在进攻张征的同时,还派遣李骧驻军毗桥,以防备罗尚.罗尚派兵前来挑战,被李骧予以击破.罗尚又派遣几千人出战,李骧又击退了他们的进攻,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和铠甲,并乘胜进攻烧毁了敌军的营门.李流此时在成都之北驻扎.罗尚便派遣部将张兴向李骧诈降,以打探营中虚实.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李攀战死,李骧及将士逃奔到李流营中,与李流齐心协力反攻罗尚军.罗尚顿时溃不成军,败亡而返回的士兵只有十分之一二.西晋梁州刺史许雄派军攻打李特,李特击退了他的进攻,接着又乘胜追击,大破罗尚的水军,于是兵发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成都小城投诚,李特便以李谨为蜀郡太守,安抚当地百姓.罗尚据成都大城以自守.这时,李流屯兵长江西岸,罗尚十分害怕,便派人向义军求和.
8.【解答】(1)C.“老祖母不但没有怪罪‘我’”错,文中说老祖母“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
(2)内容方面,画线部分紧扣标题中的“就这样”,写老祖母是怎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题。结构方面,画线部分位于文章中间,上承“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下启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内容上,标题由三部分组成,即“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联系文章内容即可看出标题凸显了后代继承前辈与草原的相处之道的主旨。结构上,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可知,文章是围绕“就这样”展开的,并用多个实例展示了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与草原生灵相处的,所以说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艺术效果上,标题中的“就这样”,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C
(2)①内容上,紧扣主题。表现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要学会与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处、患难与共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我”给小个子母羊鲁莽接生的教训的总结,也为后文老祖母帮母狼渡过难关作铺垫。
(3)①标题表明牧人的后代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与草原的相处之道,凸显了文章主旨。②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③标题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抒发;而“就这样”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语言运用(15分)
9.【解答】本语段大意是:反复记诵默写生僻的字词虽不能直接派上用场,但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
第①道横线,上文主体落到“惊奇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上,而且这“惊奇”是产生在观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的节目时;下文是此横线所提问题的答案。于是可推知此横线应填入惊奇的内容。第②道横线,上文是提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功夫的问题,下文讲“关键”,于是可知此横线应填“肯下功夫的原因”。第③道横线,上文讲因为不能直接派上用处所以没必要记这么多汉字,横线前有一个“但是”,这就说明横线处应填记这么多汉字的好处。
故答案为:
①怎么会记得那么多生僻的字词;②他们肯在这方面花功夫; ③它们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
10.【解答】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斟酌语句间的关系。“喜欢挑战自我,肯定能有一番作为”推断错误。“创业”与“成功”之间不能画等号。
答案:
②喜欢挑战自我的人未必能有一番作为;
③想在几年内获得成功的人未必只能去创业。
11.【解答】本题是一幅漫画,漫画主要描述了两盆花,左边的是城市的花,花长势健壮硕大,而右边的是农村的花,花长得矮小瘦弱,在花盆的上面有一个写着“教育资源”的喷壶正在给花浇水,根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该幅漫画借用了“花”的喻义,城市的花是指城市孩子的教育,农村的花是指农村教育,根据喷壶上的“教育资源”可以看出该幅漫画揭示的是当前社会资源分布不均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画面中有两盆花:左边“城市”花盆中的花硕大健壮;而右边“农村”花盆中的花瘦弱矮小,一只写有“教育资源”的水壶正在给它浇水;
(2)农村教育比城市教育落后很多,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写作(50分)
12.【解答】
闲书不“闲”
在一个处处强调“用”的价值社会里,“闲”似乎就和“无用”划上了等号,成了“无用”的代名词。符合我们价值期待的,就有用;不符合我们价值期待的,就无用。这几乎成了我们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人们越来越拒绝“闲”,越来越远离“闲”,害怕“闲”。
拿图书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既懂得享受竞争和忙碌带来的尽情尽兴,又能懂得享受清风明月、拈得一叶的“闲”之妙趣……
要知道,任何可以滋养人内在心灵的事物,都无法在有用无用的层面来解读。看似无用的“闲”,有时候也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大用。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在实用的层面,都看似无用﹣﹣比如一朵花,比如一幅画……这些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需要一份所谓的“闲心”去接近,去品尝。
如果一个人充其一生,只会和教科书、工具书这样的“非闲书”打交道,那么,他的命运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貌似志得意满的过客﹣﹣可以想见,那个充满梦想和创造力的年轻小伙,无需多久,就会变成一个无论职位多高、依然难逃疲于奔命之职场宿命的中年男。
“闲书”不闲,这里的“闲”,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书”。没有坐在轮椅上的不得不“闲”,就不会有如此直接地叩问生命、撼动文坛、感人至深的《我与地坛》。没有坐在咖啡馆里交不起电费的失业的“闲”,就不会有后来版税收入甚至超过女王财富的《哈利?波特》。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本大书的话,你能说,史铁生用生命写下的厚重的这一本,是“闲书”吗?你能说,J.K.罗琳问鼎人类想象力之巅的那一本,是“闲书”吗?你能说他们在文学里和世界对话、和生命、梦想对话而形成的这一本本书,是闲书吗?
许多同学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阅读时光,几乎都是在教辅书的挤压和陪伴下走过,好像只有教辅书在手才算是正儿八经的用功。课外阅读,在堆积如山的作业面前,越来越变得奢侈。大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和书有关的话,恐怕就是“少看一些闲书”。时间这么宝贵的资源,怎么能浪费在和考试无关的“闲书”上呢?
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安安静静不带任何“目的”地享受那份阅读本身带来的乐趣与宁静?“闲书”不闲,后面也许还应该加上四字:闲而有心。因为“闲”何尝不是对自我内在某处花园的守望与守护?“闲”何尝不是一份拒绝躁气和热闹的自我警醒以及慢生活里的笃定?闲,是“写在人生边上”的一本大书;闲,是一份沉浸下来、无需言语的诗意的存在……
我感谢躺在书架上那些陪伴过我的每一本“闲书”,闲书有时候比教科书对我们内在的成长有更深远的意义。正是它们,让我不曾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丰饶和成熟错过。这份不为时空所限的思想的鼓动与激荡,这份心灵不被头脑奴役的内在力量的崛起,比那些知识性的教科书,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