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下生物 24.2关注农村环境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下生物 24.2关注农村环境 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6 21: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关注农村环境 (综合课) 版 本: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对比家乡环境的昨天和今天”,感受到家乡环境的变化,认识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通过活动“分析讨论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总结出生态农业的特征。
3.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生态农业模式.
4.学生能用学到的生态农业知识为建设美丽家乡献计献策。农村的污染源
1.人蓄粪便
2.生活垃圾
3.农药化肥
4.农作物秸秆讨论:
1.输入这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哪里?
2.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哪里?
3.图中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4.这个村利用多余的肉、蛋、奶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下脚料?
知识总结
农村的污染源:人蓄粪便、生活垃圾,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洗洁品的使用等等。
生态农业的特征:
特征:让能量流动起来和物质循环利用,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目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1.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用有机肥(猪、鸭、牛粪等),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2.“稻鸭共生”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平均亩产鱼50千克左右。]?3.“稻鱼混养”4.‘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稻米品质和龙虾品质。5.林下养鸡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是饲养柴鸡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在提高了果树、鸡蛋附加值的同时,也建立起蛋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6.鹅玉共生大鹅在玉米地里捉虫叼叶,地旁还有专门为它们搭建的遮阳棚,通过这种鹅玉种养新模式也让大鹅生活得更加悠闲自在。7.沙地散养模式1、采用长江天然河沙作为猪舍垫料,充分吸附猪群的排泄物并进行降解。2、猪群出栏后猪舍改为蔬菜、水果、牧草的种植大棚,实现种养结合。3、种植物消纳粪污净化猪舍,大棚种植物收获后,再还原养猪。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8.马铃薯生猪生态种养模式1.生猪排泄物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水量大,冲击负荷强。二是固液混杂,有机质浓度较高。
2.马铃薯是需大肥大水作物
3.一是对改良土壤、提高马铃薯产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是在土壤获得养分的同时,净化环境,节省了粪便的处理费用。
知识总结
农村的污染源:人蓄粪便、生活垃圾,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洗洁品的使用等等。
生态农业的特征:
特征:让能量流动起来和物质循环利用,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目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