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6 16:4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
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2018年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3月1日,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连用6个“杰出楷模”回顾了周恩来同志伟大、光荣的一生,高度评价了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的方针;
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学习难点:
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理解。
史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回答: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答: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史料2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根据上面地图,说说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答:建国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史料3 右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
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
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史料4 下图为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结合材料想一想,面对困境,新中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

答: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问题: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打破美国封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

试一试:归纳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和主要内容


提出者
提出时间;提出场合
首次确认
主要内容
周恩来
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
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
探究 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合作探究
答:五个原则之间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探究 2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材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亚非会议的召开
结合教材和材料,回答:
亚非会议是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会议目的?
答:1955年,印度的万隆。 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反对殖民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进行友好合作。
2.“求同存异” 方针
想一想:在亚非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作出了什么贡献?
万隆会议后,人们把万隆会议反映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什么是“万隆精神”?
答: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答: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万隆精神
问题:“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答: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
课堂探究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三、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主要为和平解决朝鲜、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拓展延伸
问题1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说说周恩来为什么受到我国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能列举出他的外交成就吗?
答:因为他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成就: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他出席了日内瓦意义,以杰出的外交才华展示中国形象,提高国际声望。

答: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问题2 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归纳: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
出席亚非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亚非
会议
处理国与
国关系的
基本准则
标志外交
政策成熟
求同
存异
开创了外
交新局面
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课小结
课堂小结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堂训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A
D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同”包括( )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B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60多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已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将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的?其中是由谁代表哪个国家首倡的?目的何在?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1954年共同倡导的。由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倡。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同印度、缅甸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2)材料一中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60多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你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国际问题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材料一中提到“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二中也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