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7 06: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以上材料反映出旧中国的外交具有怎样的特征?材料解读:旧中国的外交形象不平等
不独立不自主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
外交的特征独立和平自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49年10月2日,______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2月,1950.2.4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建国第一年里,与___个国家建交新中国成立后的
第一年外交成就17苏联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基础 保证 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4)P82材料研读作用: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能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以求同存异感到世界
万隆会议受到欢迎的周恩来“克什米尔公主号”
事件【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2.3.尊重平等和平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万隆会议的召开:1、时间:2、地点:3、会议的特点
(或性质):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4.会议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
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伊拉克代表泰国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锡兰代表菲律宾代表情境再现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异命运相同:
发展要求相同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生活习惯等不同【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求【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意义】同存异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 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今天我以生长在中国为荣
明天中国以我的伟大贡献为荣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B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C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攻”“和为贵”等思想,这一思想在当代的体现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1955年万隆会议
B5.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同”包括( )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D6.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 亚非会议 ② 日内瓦会议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