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7 06: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概况: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措施:
1、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时间:1661年~1662年。
结果: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的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清朝在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为何说台湾“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台湾对于中国、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只要看看地图就一目了然了。它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它的面积和人口规模所代表的意义。台湾与大陆只有一条400公里长、最窄处仅130公里宽的海峡相隔,台湾岛几乎处于整个中国海域的正中,扼守中国及东亚、东北亚海上通道。祖国有了台湾岛,就有了一座无法替代的天然的坚固堡垒,捍卫着祖国的安全与和平;如果祖国失去台湾,受外国或通过他们的代理人控制,它就像一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腹部,使整个中国沿海地区乃至整个东南部地区永远处于被威胁之下。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台湾是我国的生命线,攸关整个国家和十几亿人民的命运与祸福,没有这条生命线,国家连起码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何谈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的国殇,浅浅的海峡是中华民族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 西藏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宣政院)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呢?顺治帝:1653年,赐予“达赖喇嘛”称号
康熙帝: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帝: 1727年,始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
乾隆帝: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金瓶掣签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五世觐见顺治帝 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官员陪同下,从拉萨起程前往内地。1653年年底抵京;顺治皇帝在南苑会见达赖五世,并册封他为“达赖喇嘛”。 康熙帝,1713年,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达赖金印班禅金印 意义:清政府确定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从此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一人,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雍正帝 这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进一步加强了。 清朝驻藏大臣的令牌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向藏族地区颁发的金瓶。目的是为革除西藏活佛转世制度存在的弊端,防止藏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遇到大活佛如达赖、班禅等人的转世灵童出世有争议时,便用此瓶进行隆重的掣签仪式。金瓶高35.5厘米,底径14.4厘米,腹径21厘米,瓶内放置如意象牙签。举行掣签仪式时金瓶也叫金本巴瓶。 方法是:将入选灵童的名字、出生年月用汉、藏、满三种文字写在牙签上,用纸包上放进瓶内,选派有学问的活佛念经祈祷七日,然后由清朝的驻藏大臣主持,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用金箸将金瓶内的其中一个纸包钳出,此纸包牙签上所写的灵童就被确定为转世灵童,即可上报皇帝批准。 金瓶的设立,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管理 第十一世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写有三名侯选男童名字的象牙签?
十三世达赖喇嘛
转世灵童拉木登珠。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
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仍主张
“藏独”的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由于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国际上的反动宣传,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很多外国人不了解西藏的历史,相信达赖的一面之词,认为西藏是一个被中国“占领”的国家 。如果你遇到了持这种认识的外国朋友,你会怎样向他(她)解释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回答)
 3月14日下午,拉萨市上空浓烟滚滚。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顺治帝赐与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与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帝派驻藏大臣
乾隆帝提驻藏大臣高职权建立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确立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意义:稳定西藏政局,密切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这些庙大多朝向山庄,像是在朝拜皇上,它们都是皇帝为了不同的事件而建造的。 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 清朝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
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用乾隆的话说就是:“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因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意
——《清文献通考》顺应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使少数
民族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但不改变适合他们民族
传统的政治制度。这句话反映了清政府民族政策的灵活性那么清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恩威并重2、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建立册封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减免赋税、会盟、联姻1、康熙时 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下令调兵征伐,经两年平定了叛乱四、巩固西北边疆 噶尔丹发动叛乱,康熙帝三证葛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2、乾隆时3、1762年(乾隆时)清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克苏叶尔羌打箭炉喀什噶尔巴里坤和阗伊犁宁夏阿天尔泰山山黄河乌兰布通峰多伦昭莫多京师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贝加尔湖巴湖什喀尔喇萨噶尔丹东侵路线康熙帝亲征路线明后期,蒙古族按照活动地域的不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 在沙俄的支持下妄图分裂祖国,破坏统一,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土尔扈特部小组活动 乌兰布通布战的胜利,不仅沉重地打击噶尔丹的嚣张气焰,而且对于清廷在新疆青海西藏蒙古建立起稳固的政权,巩固北部边防,维护这一地区的正常秩序,提高清政府在边疆各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威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代的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平定准噶尔图卷 有记载说当康熙皇帝得知噶尔丹的死讯之时,
正在黄河大堤上视察的康熙当即就跪到了黄河大堤上,拜天谢地。 天 山 2、乾隆帝,乘准噶尔部内讧派兵平定了准噶尔部,
巩固了对天山北路的统治。准噶尔部1、回部:清初,居住在西北天山以南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人。回部伊犁阿克苏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葱 岭天 山库车乌什塔里木河新疆维 吾 尔 族巴达克山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清军平叛路线叛军溃逃路线主要交战地点曾参与准噶尔贵族叛乱的大小和卓兄弟
统治残暴“虐用其民,厚敛淫刑”18世纪中期,乾隆帝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 1. 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维吾尔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
2. 清政府的平反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 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探究园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意义:
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伊犁将军伊犁将军府旧址 清朝在新疆设立的最高长官称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大兵既定伊犁,威布遐迩,土尔扈特部长闻之曰:“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又复苦调丁赋 ……今闻大皇帝(指清朝皇帝)普兴黄教( 即喇嘛教 ),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栖也。”
——《啸亭杂录》 1771年,渥巴锡 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自17世纪30年代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以后,不断遭受沙皇俄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渥巴锡
渥巴锡 (1743~1774) 清代厄鲁特蒙古诸部中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乾隆二十六年(1761)渥巴锡继承汗位,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生存,三十五年冬,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发动武装起义,率所部十六万余众,历尽艰险,长途跋涉,于三十六年复返归祖国。渥巴锡谒见伊犁将军时,向清政府献出其先世所受明永乐八年(1410)汉篆封爵玉印一颗。清政府对渥巴锡率部返归祖国的爱国行动极为重视。乾隆帝于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多次接见渥巴锡,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命其统领旧土尔扈特部。三十九年,渥巴锡病逝。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粉碎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渡过乌拉尔河,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粮草不足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牺牲了一半人,终于返回新疆。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待渥巴锡 清军入关前后,沙俄军队窜犯到黑龙江口一带修筑堡垒(尼布楚和雅克萨),他们攻入村子里掠夺人口和财物,杀人放火.后来又窜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一带,大肆烧杀,无恶不作. 沙俄侵略军屠杀中国人民 哈巴罗夫强占雅克萨之后,又派出一百多名侵略军连夜追赶达斡尔人,许多居民惨遭杀害和洗劫。米登多尔夫在《西伯利亚旅行记》一书中记载:俄掳早期侵略者在黑龙江“把父母的身体搭成烤架烧烤孩子”。捍卫主权——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康熙年间,清政府曾多次谴使到尼布楚与沙俄谈判,但沙俄不仅拒绝清政府停战与归还中国领土的合理要求,还增兵雅克萨,企图扩大范围.
1685年康熙帝为保卫疆土,派水陆两军进攻雅克萨并大获全胜.俄军头目托尔布津率残军败退,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清军撤退.托尔布津重新占领雅克萨.
1686年,康熙再次派军包围雅克萨,后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请求停战并同意谈判.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完整。尼布楚雅克萨乌


江库页岛黑龙江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意义
条约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肯
定了中国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的全部土
地领有主权,为两国边境地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和
平的生活环境。在这以后的170年中,俄罗斯人
一直恪守条约规定,停留在阿穆尔河(黑龙江)
流域以外的地区。西跨
葱岭东临太平洋北接唐努乌梁海南至南海诸岛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北至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脉 对比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找出其中的异同。看图比较同:基本版图相似;
异: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荷兰侵占台湾:明末顺治:赐予“达拉喇嘛”称号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清廷统一台湾1727年(雍正):始设驻藏大臣巩固西北边疆康熙:三征葛尔丹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乾隆:平定大小和卓1762年(乾隆时):设伊犁将军清朝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