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的含义、研制成功的时间及研制成功的意义;知道神州系列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记住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时间、及其推广的重大意义;掌握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及屠呦呦获得的奖项;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1、什么是“两弹一星”?2、“原子弹”
研制成功: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小知识:你知道什么是导弹吗?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按射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公里)、中程(1000~5500公里)和远程或洲际(5500公里以上);导弹按照装药分,可分为常规导弹,核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分,有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地导弹、空空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弹等,等。3、中国“导弹”研制成功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 ( )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 )的导弹。1966核弹头实战4、“氢弹”研
制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早在20世纪50年代,( )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五毛泽东1970东方红一号5、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这是实现军事强国的需要,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使我们不被欺凌,和平时期是为了形成核威慑力,保证我国家的安定,战争时期,就可以保卫我们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所以,两弹一星,对我们国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 )、(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钱学森邓稼先6、“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意义: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1911--2009钱学森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1999杨利伟三翟志刚7、载人航天工程: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神舟1号”飞船发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1号”在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次历史性跨越。神舟5号载人飞船2003.10.15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www.xkb1.com神州七号发射成功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2008.9.25翟志刚
太空漫步神舟九号飞船 景海鹏、刘旺、刘洋2012.6.16www.xkb1.com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2013年神十返回 1986年,根据( )( )( )、( )四位老科学家建议下,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且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而得名“( )”。8、“863计划”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9、“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 他被誉为“ 之父”。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
右图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3、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2、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 )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获得
( ) 诺贝尔( ) 。青蒿素卫生2015年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屠呦呦与青蒿素诺贝尔医学奖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
“( )”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1、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2、代表作品: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莫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你最喜欢哪位科学家?他(她)的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 原子弹、氢弹
导弹、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 漫步太空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农业、医学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文化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颗导弹弹爆炸成功1964年1967年19661970年一、连线题:1、两弹一星东方红一号神州一号神州五号神州七号2003年10月2008年9月1999年11月杨利伟一、连线题:2、载人航天工程翟志刚无人飞船袁隆平屠呦呦莫言诺贝尔生
理或医学
奖2012年杂交水稻之父青蒿素一、连线题:3、科学家及其成就诺贝尔文学奖籼型杂交水稻4、“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A5、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A6、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6、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主体为“中国种子”,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下列最适合担任该馆形象大使的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莫言 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了。
材料二中国人实现了迈步太空的梦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
文明的一大步。
材料三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
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两弹一星”精神。
(1)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年?
(2)中国人实现迈入太空的梦想的第一人是谁?
(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
一种什么精神?
1964年翟志刚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祝同学们学习进步!www.xk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