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故事》教案
课题
学写故事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学会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
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
通过多个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
重点
通过多个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难点
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虽然能够精彩地讲述故事,但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写好故事。
认真倾听
提高学生学习写作故事的意识。
讲授新课
一、概念解说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分为已经发生故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二、方法点拨
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结构完整,情节写得一波三折。作者分别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并教会人们遇到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道理。
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
【【记叙顺序】】
顺序
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3)插叙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根据时间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 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4)补叙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分叙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地点和发展的时间。
3.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通过一场辩论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4.故事允许有想象、联想的成分。
《北冥有鱼》作者运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想象】
想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的过程。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罩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联想和想像就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联想和想像是拓展思路、丰富内容、开掘思想、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看到“水”,就会联想到长江黄河,五湖四海;就会联想到湖光山色,锦鳞游泳;就会联想到千顷碧波,万亩良田;就会联想到水灾水患,兴修水利;就会联想到大禹治水,李悝疏河;就会联想到水的短缺,水的污染;就会联想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利资源。
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
要设置悬念?
要想故事写得有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还要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什么是悬念呢???
如果我们向高远处抛一颗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们会一直不安定,心是悬着的,到石子落地有声,心中才会感到踏实。故事中的悬念就像石子抛在空中那样,让人心悬着,期待着。?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关系往相反的方向变化,事物之间发展到对立的关系,欲知而未知的愿望,都会产生强烈的悬念。?
【设置悬念的方法】?
(1)倒叙法
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叙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2)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念的好方法。 例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接着,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于是林冲心想:“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怀疑不无道理;这一疑问形成了悬念:敌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设下了什么圈套要林冲钻?布下了什么陷阱让林冲跳?看罢后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敌人派林冲看管草料场,是想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即使侥幸逃出,也难逃死罪。其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发指! 这一悬念的设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避免了行文的平淡。(3)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再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厌其烦地运用了误会法。在没有见到孔明之前,却先后将孔明的朋友崔州平、孟光威、石广元以及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误当作诸葛亮。这一次次的误会便构成了一个个悬念:这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人?故事波澜起伏,曲折跌宕,读来趣味横生。(4)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了。”的确,在编述故事的时候,巧合是一种黏合剂,它能把本来各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呈现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巧合是一种过滤器,它能把时代生活中的杂质加以过滤,从而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快速地展开动人心弦的故事。巧合还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一连串的奇遇、误会等意外事件中,促使人物性格、情节产生突发性的转变,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
(5)省略法
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也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读者读到这里也不免要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提示:
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如“有人摔倒了”“那天,我遇到了他(她),一个外星人站在我的面前”等。?
2.小组同学依次接续,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的情节)、接上前边的内容。时间约5分钟,要尽可能说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推选一名同学将小红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吸引人。
倾听学习
信心倾听
认真思考
合理笔记
当堂完成任务
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概念
学会写故事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写故事的能力。
通过活动发挥学生想象力
作业布置
(一)以下面语句为开头,续写一个故事,不少于300字。??
??那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突然肩膀被拍了一下,传来一个声音:?“你还认得我吗?”???
(一)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1.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使故事更吸引人。?
2.可以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情节。?
3.写完后读给别人听,看看是否能够吸引他们,并参考他们的意见做出修改。?
(二)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诸如“头发”“军训”“一张电影票”等。?
2.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让情节有些波澜。?
3.根据需要可以对故事背景、发生的环境做必要的叙述,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课堂小结
故事重点写事,不重点写人,这是故事和小说的区别之一。、人物、物品、事件、感情、主题、情节,情节是第一位的。语言要用精炼的口语。故事是大众文化,老百姓的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情节来体现。
板书
学写故事
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2.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3.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4.故事允许有想象、联想的成分。
5.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6.要设置悬念
课件32张PPT。写作:学写故事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一千零一夜古希腊神话山海经新知讲解一、概念解读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分为已经发生故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结构完整,情节写得一波三折。作者分别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并教会人们遇到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道理。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2.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新知讲解 (1)顺序
采用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 (2)倒叙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 (3)插叙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鲁迅的《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 (4)补叙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 (5)分叙
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地点和发展的时间。二、方法点拨记叙顺序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3.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通过一场辩论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4.故事允许有想象、联想的成分。 《北冥有鱼》作者运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新知讲解 想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的过程。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罩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联想和想像就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联想和想像是拓展思路、丰富内容、开掘思想、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二、方法点拨 想象新知讲解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看到“水”,就会联想到长江黄河,五湖四海;就会联想到湖光山色,锦鳞游泳;就会联想到千顷碧波,万亩良田;就会联想到水灾水患,兴修水利;就会联想到大禹治水,李悝疏河;就会联想到水的短缺,水的污染;就会联想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利资源。二、方法点拨 联想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5.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5.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新知讲解二、方法点拨 6.要设置悬念? 要想故事写得有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还要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新知讲解 (1)倒叙法
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于是下文叙述了她大半生的生活片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二、方法点拨 设置悬念的方法新知讲解 (2)疑问法
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是形成悬念的好方法。
例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接着,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于是林冲心想:“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怀疑不无道理;这一疑问形成了悬念:敌人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们究竟设下了什么圈套要林冲钻?布下了什么陷阱让林冲跳?看罢后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敌人派林冲看管草料场,是想火烧草料场,烧死林冲;即使侥幸逃出,也难逃死罪。其用心之险恶、歹毒,令人发指!二、方法点拨 设置悬念的方法新知讲解 (3)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会。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二、方法点拨 设置悬念的方法新知讲解 (4)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了。”的确,在编述故事的时候,巧合是一种黏合剂,它能把本来各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把互不相连的事件贯穿起来,从而使故事呈现为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二、方法点拨 设置悬念的方法新知讲解 (5)省略法
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也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读者读到这里也不免要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二、方法点拨 设置悬念的方法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如“有人摔倒了”“那天,我遇到了他(她),一个外星人站在我的面前”等。?
2.小组同学依次接续,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的情节)、接上前边的内容。时间约5分钟,要尽可能说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推选一名同学将小红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吸引人。课堂小结 故事重点写事,不重点写人,这是故事和小说的区别之一。人物、物品、事件、感情、主题、情节,情节是第一位的。语言要用精炼的口语。故事是大众文化,老百姓的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情节来体现。板书设计学写故事
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2.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3.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4.故事允许有想象、联想的成分。
5.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6.要设置悬念作业布置(一)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1.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使故事更吸引人。?
2.可以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情节。?
3.写完后读给别人听,看看是否能够吸引他们,并参考他们的意见做出修改。?
作业布置(二)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诸如“头发”“军训”“一张电影票”等。?
2.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让情节有些波澜。?
3.根据需要可以对故事背景、发生的环境做必要的叙述,为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