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材料一:是时,上(唐玄宗)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国之安危,在乎论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几致亡国。
——张珪(元朝大臣)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重用奸臣与宦官,使朝政日趋腐败。(一)爆发原因一、安史之乱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歌》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李林甫成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或受到玄宗宠信、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他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它年,大雨败稼,帝忧之,国忠择善禾以进,曰:“雨不为灾。”扶风太守房管上郡灾,国忠怒,遣御史按之。后乃无敢以水旱闻,皆前伺国忠意乃敢启。
——《新唐书》天宝十二载( 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以后,扶风太守房(王官)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材料三:(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材料四: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2.节度使制度弊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外重内轻局面形成。唐朝时,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材料五: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3.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趁机扩张势力。(一)爆发原因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节度使制度弊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外重内轻局面形成;
3.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趁机扩张势力;
4.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安史之乱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755年-763年(二)经过 学习与
探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一:中州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材料三:文物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如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四: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判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
学习与
探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一:中州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2、给广大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学习与
探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哪些影响?3、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三: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新唐书》 学习与
探究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哪些影响?3、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三:文物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如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四: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判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他们控制着土地和人民,依恃着强大的兵力和财力,与中央对抗。军队是藩镇割据的资本。节度使的职位或由父传子,或兄终弟及,或部将接替,中央无法节制。藩镇林立,争战频繁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生产受到破坏,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严重削弱,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藩镇割据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唐末①宦官专权(中央)
②藩镇割据(地方)
③天灾人祸,无以为生。转战南北、进入长安、建立政权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一)黄巢起义黄巢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二)唐朝灭亡
五代有更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分南北: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节度使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十国韩熙载夜宴图南唐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课堂小结你认为杨玉环到底是不是红颜祸水?请说明理由。课后思考课后思考:
唐玄宗前半生与后半生对比鲜明,前半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后半生贪图享乐,荒废朝政,致使战乱爆发,唐朝自此由盛转衰,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玄宗,从他的一生经历中你又得到了哪些启示?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则(1)客观、公正:不以自身的喜好来评判历史事件或人物。
(2)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动或历史事件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3)要有“证据”:也就是说你的一切评价都要有史实去支撑它,而且这个史实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而不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