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节 太阳和月球 第2课时 “月球“(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1节 太阳和月球 第2课时 “月球“(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5-27 16:31:23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一节 第2课时《月球》教学设计
课题
月 球
单元
第四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来源:om]
2.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来源:Z§xx§k.Com]
过程与方法
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
月球大小和月貌特征
难点
探究月球景观的奥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 课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月球上有四季不谢的桂花树、有捣药的玉兔……
今有中国玉兔奔月
中国的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 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读报道,思考“月球上有什么”?

今昔“奔月”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有利于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问题:在日月同辉的时候,我们遥望星空,月亮和太阳差不多大呀!
1.“月球档案”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你对月球知道多少呢?

2.“奔月”
假设有一架每小时能飞 1000千米的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38.44万千米,飞行器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000千米。
求: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我们用公式: T=S/V =
【过渡】你听说过“月海”吗?月球上有海洋吗?
3.探寻“月貌”
读“月球”图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 ,暗区是 或 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 和 ,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玉兔在月球上看到了这些“圈圈”,它们是什么?
(2)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4.探寻“月球”景观
在月球上能看什么地球一样的景观吗?
【拓展】嫦娥在月球上能看到玉兔、吴刚和桂花树吗?
【新知拓展】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1)
有一本绘本《在月球上跳高》,里面讲到:“毛毛在月球上用力一跳。哇呜!居然可以跳过妈妈的头顶。”这故事情节可信吗?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2)
嫦娥说:“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你认为可信吗?
【补充】月球上向阳面温度,月球向阳面温度可高达127℃,被阴面温度降到-183℃。昼夜温差真大!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3)
嫦娥说:“在月球上,中国交响乐团,能像地球一样,举办盛大交响乐会!”你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吗?
5.探月大事记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 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 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为登月走出了第一步。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大视野】
为什么要“探月”?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讲到:“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将是我们国家实现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标志。另外,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将来人类争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月球表面没有任何云层遮挡,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如果人类在月球表面建立三座全球性的并联式太阳能发电厂,就可以获得极其丰富而稳定的太阳能。
月球蕴藏有非常丰富的铀、稀土、磷、钾等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月球土壤里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至少能解决我们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月壤层里含有一种同位素叫“氦3”,它主要是来自于太阳风。“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10吨“氦3”所发的电,就可满足我国一年的用电量。
月球上有特殊的空间环境资源:超高真空、无大气活动、低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无污染、宇宙射线丰富。
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空间环境,建立精度高、造价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低的天文观测站与研究基地。
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发射深空探测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
月球也是环境监测和军事战略意义的制高点。
学生阅读课本,找寻答案
1.自学(2分钟):读书,标划知识点
并记忆;
2.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月球直径是太阳的1/400,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1/400。所以,我们看上去月亮和太阳就一般大了!
学生计算
384400/1000=384.40小时=16天
1.学生自学(1分钟)
2.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高地 平原 盆地 月陆 月海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个以上。
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学生读图文,回答
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上没有玉兔、桂花树,也没有吴刚,死气沉沉的,因为没有水; 天空是黑的,不像地球有蓝色的天空,因为没有大气。
学生解答:
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所以跳起的高度是在地球上的6倍多,毛毛可以跳过妈妈的头顶。
地球的大气层像地球的衣服,可以起保温作用,地球昼夜温差小。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
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传播声音,即使你与人对脸讲话,谁也听不见对方说什么。所以不能像地球一样,举办盛大交响乐会。
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
“月球档案”环节的设计:便于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月球的概况。
【思考与讨论】
环节:让学生认识“月地距离”遥远。
利用学生见闻“月海”设疑,便于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读图识记,指认讲解,利于强化印象
【读图】探究:让学生明确认识月球的景观特征。
【拓展】让学生运用月球的景观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1)(2)(3)设计,运用故事和嫦娥的提问,让月球景观的重力、温差、声音等谜底慢慢解开,情节有趣,易于理解。
本环节帮学生明确世界各国为探月展开的工作,说明科学的不断进取和探索的艰难。
【大视野】帮学生解开“探月”之谜:让学生明白,月球的资源、能源、空间观测资源等是宝贵的财富。从而为我国探月的成就而自豪,为探月的新成就而不断努力学习!
课堂检测
1.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大小却差不多,原因是(  )
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同
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
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
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2.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
A.月面的海洋     B.环形山
C.比较低洼的平地 D.地势较高的高原
3.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月球表面隆起
B.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风的侵蚀而形成
D.河流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
4.下列关于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是绝对的真空
B.月球的天空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星星
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
D.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5.以下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认真读题,当堂完成
课堂小结
板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课第2课时《月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3/11 B.月地体积约为太阳体积的1/81
C.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
2.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却大小差不多,原因是( )
A. 月球和太阳的高度相似 B. 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
C. 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得多 D. 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3.下列描述的地球景观现象中,月球上也同样具有的是( )
A.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 碧海蓝天
C. 日光、彩虹和风 D. 平原、高山、山脉
4. 月球表面比较亮的地方是( )
A. 月陆  B.平原  C. 盆地 D. 月海
5. 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火山爆发撞击而成 B.风吹日晒而成
C.小天体撞击而成 D.太阳风撞击月面而成
6.在月球表面,人会跳到3~5米高。所有物体会变得很轻,这是由于( )
A.月球的质量相对地球来说很轻 B.月球上没有空气
C.月球距离太阳近 D.月球上温差大
7.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你认为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可能完成的是( )
A. 走路  B. 举重 C. 游泳  D. 跳高
8.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是因为(  )
A.月球是静止的,不自转 B.月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周期一样
C.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样 D.月球是唯一的卫星
9.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已列入了发展的目标。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对登月的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A.专用宇航服——防热(寒) B.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用于呼吸
10.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宇航服应具备的是:①控制温度、湿度;②供给氧气;③与外界气体交换。④收集雨水;⑤无线通讯;⑥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  )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
11.你来揭秘“月球档案”!这些数字该归档到哪一类别?
3476千米 1/400 3/11 1/81 1/49 38.4万千米
月球的直径——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
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
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
月地的平均距离——
月地的平均距离是日地距离的——
12.小明望着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不禁在日记上写下了他的幻想:住在月球上多好,有蓝天白云的时候可以去放风筝;晚上点上蜡烛,欣赏满天闪烁的星星,有时还能看到流星划过夜空。夏天可以在树上抓知了,冬天可以堆雪人…
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看到这篇日记,你能指出他的幻想哪些目前不能实现吗?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A 7.C 8.C 9.C 10.B
11.
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400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81
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 1/49
月地的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月地的平均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0
12.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看不到有蓝天白云,天空背景是黑的,不可以去放风筝,晚上无法点蜡烛,不能看到流星划过夜空;因为月球上没有水,没有降雪,冬天不可以堆雪人;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水,没有生命,夏天可以在树上抓知了…欣赏满天闪烁的星星,

课件29张PPT。第1节 太阳和月球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月 球新知导入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月球上有四季不谢的桂花树、有捣药的玉兔…… 今有中国玉兔奔月
中国的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 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她(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月球的大小、月貌和环形山。
2.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在日月同辉的时候,我们遥望星空,月亮和太阳差不多大呀!新知讲解 月亮和太阳,真的一般大小吗?望 月 “月球档案”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你对月球知道多少呢?新知讲解1/493476千米3/111/40038.44千米1/811/400 月球直径是太阳的1/400,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1/400。所以,我们
看上去月亮和太阳就一般大了!思考与讨论 假设有一架每小时能飞 1000千米的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38.44万千米,飞行器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000千米。
求: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我们用公式: T=S/V =
384400/1000=384.40小时=16天飞


球 嫦娥奔月每小时飞100千米,到广寒宫也要160天。没有太空补给站,她多够辛苦耶!奔 月新知讲解 探寻“月貌”
读“月球”图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 ,暗区是 或 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 和 ,平均高差为
2~3千米。 你听说过“月海”吗?月球上有海洋吗?高地平原盆地月陆月海 “月海”不是月球上的海洋!
新知讲解 探寻“月貌”
1.玉兔在月球上看到了这些“圈圈”,它们是什么?
2.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个以上。 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时,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新知讲解 探寻“月球”景观
在月球上能看什么地球一样的景观吗? 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景观月球上的景观新知拓展 探寻“月球”景观
嫦娥在月球上能看到玉兔、吴刚和桂花树吗? 月球上没有玉兔、桂花树,也没有吴刚,死气沉沉的,因为没有水; 天空是黑的,不像地球有蓝色的天空,因为没有大气。
李商隐说的对,
“嫦娥应悔吃灵药”呀!新知拓展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1)
有一本绘本《在月球上跳高》,里面讲到:“毛毛在月球上用力一跳。哇呜!居然可以跳过妈妈的头顶。”这故事情节可信吗? 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所以跳起的高度是在地球上的6倍多,毛毛可以跳过妈妈的头顶。 利用与地球上同样的起跳力气,你的脚大约可以离地3米,并在空中待4秒钟。太神奇了!
在月球,人会变得很轻,人人都是跳高冠军!
新知拓展夜 日嫦娥说:“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你认为可信吗?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2)
地球的大气层像地球的衣服,可以起保温作用,地球昼夜温差小。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 月球上向阳面温度,月球向阳面温度可高达127℃,被阴面温度降到-183℃。昼夜温差真大!新知拓展 探究“月球”之怪现象(3)
嫦娥说:“在月球上,中国交响乐团,能像地球一样,举办盛大交响乐会!”你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吗? 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传播声音,即使你与人对脸讲话,谁也听不见对方说什么。所以不能像地球一样,举办盛大交响乐会。新知讲解 “探 月”大事记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 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 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探 月”大事记
——中国的飞天探月之旅
新知讲解  万户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
14世纪末,他设计制造了一种“飞龙”火箭。这种火箭用引信点燃后,可飞行约1千米,万户试图用火箭作空中飞行。
一天,他坐在带有两只大风筝的木质“飞船”里,飞船的周围绑上47支“飞龙”火箭,“飞龙”将万户带上天空,但不久“飞船”就坠落到山脚,万户为这次飞行献出了生命。
1959年,科学家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 “探 月”大事记——中国的飞天探月之旅
新知讲解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为登月走出了第一步。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大视野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讲到:“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将是我们国家实现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标志。另外,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将来人类争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为什么要“探月”?大视野   月球表面没有任何云层遮挡,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如果人类在月球表面建立三座全球性的并联式太阳能发电厂,就可以获得极其丰富而稳定的太阳能。 为什么要“探月”?大视野   月球蕴藏有非常丰富的铀、稀土、磷、钾等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月球土壤里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至少能解决我们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月壤层里含有一种同位素叫“氦3”,它主要是来自于太阳风。“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10吨“氦3”所发的电,就可满足我国一年的用电量。 为什么要“探月”?大视野   月球上有特殊的空间环境资源:超高真空、无大气活动、低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无污染、宇宙射线丰富。
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空间环境,建立精度高、造价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低的天文观测站与研究基地。
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发射深空探测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
月球也是环境监测和军事战略意义的制高点。 为什么要“探月”?课堂练习 1.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大小却差不多,原因是(  )
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同
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
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
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2.月球表面比较暗的地方是(  )
A.月面的海洋      B.环形山
C.比较低洼的平地 D.地势较高的高原
CC课堂练习3.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表面隆起 B.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风的侵蚀而形成 D.河流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
4.下列关于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是绝对的真空
B.月球的天空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星星
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
D.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BC课堂练习5.以下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月球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C作业布置 《月球》反馈检测单
作业要求:
1.先回顾当堂知识,再开始做题。
2.本着先易后难原则,独立答题,一气呵成。
3.做题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不要看书,先标注。
4.最后借助课本,集中“啃硬骨头”,并巩固记忆。这是你的舞台,快乐向前冲!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