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放射性、钋、镭、冶炼、溶解、沉淀、分析、发现、 搅拌、烟熏火燎、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3. 感悟作者外貌描写、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 培养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的意识,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 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即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情境导入
1、出示科学家照片:同学们,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是科学家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是科学家点燃了人类的希望之火。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吧。
2、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归纳两个问题: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3、认读词语,结合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科学家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体会科学精神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文本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丽。
1.走近居里夫人,体会形象美
(1)让我们跟随作者,穿越百年的风尘,走近居里夫人,去领略她身上所折射出的闪闪发光的美丽。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用适当的词语说说居里夫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2)齐读“她的报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提问:居里夫人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那有没有定格在你的心中呢?你能用文中的话来描述她的形象吗?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里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女子走上了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她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小结形象:年轻漂亮,神情描写
设计意图: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着手,并寻找文中描写居里夫人“庄严、美丽”形象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提炼出“略显疲倦”、“略带淡泊”两个词语,为下文展开教学铺垫。
(3)质疑问难:聚焦神情“略显疲倦”、“略显淡泊”句子。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为什么疲倦?为什么淡泊?
(4)寻找淡泊、疲倦的原因:默读全文,寻找原因(段落)。找到相应段落第3、第5段。
设计意图:顺势而导,由学生自己针对词语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寻找原因。由学生作为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顺着学生自己的思路引导,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尊重学生。
2、小组合作,感受内在美
(1)完成批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寻找“略显疲倦”的原因,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以小组交流的方式互谈体会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显得特别重要。“批注”是一种辅助学习特别好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人人参与。,
(2)小组完成后,全班汇报
批注“工作量大”: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一吨”,读出“工作量大”的信息。
批注“过程复杂”:由“一锅一锅”等词语,由“工作单一”、“工作程序多”凝练得出,让生通过朗读表现。
批注“环境恶劣:抓住“烟熏火燎”,想象当时的环境,通过朗读表现。
批注“充满危险”、“时间漫长”:
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矿渣,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居里夫妇每天处理二十公斤的工业矿渣,居里夫人拿着跟她身高一样长的棍子,搅拌着一大锅不停地冒着泡的沸腾着的物质,还要不停的搬动器皿、倾倒溶液,累得不住的流汗、喘息,四周的烟不断的刺激她的眼睛和喉咙。而他们就是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0.1克有多少?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指导通过朗读表现。
设计意图:在学习方法的渗透中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同时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机械单调。
(3)创设情境,想象表达,体会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结合插图,创设情境:这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夏天阳光直射进来,里面闷热得像个蒸笼一样。天一下雨,雨就淅淅沥沥地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冬天天寒地冻,即使生上一炉子炭火也无济于事,因为四处漏风的木棚根本不能保温。木棚里连个烟囱也没有,有害毒气弥漫整个屋子里,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居里夫人,练习表达:
寒风凛冽时---------------------------
烈日炎炎时---------------------------
暴雨袭来时---------------------------
( )时---------------------------
设计意图:说话训练,其实属于读写结合的范畴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体现内在美的句子,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淡泊,读出人格之美
(1)默读第5段,寻找淡泊的原因,完成批注。
(2)交流原因:淡泊“利”:捐赠;淡泊“名”:当玩具。
(3)师生合作读句子。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的享受,但是,
——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她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三、学习议论,领会表达。
1.爱因斯坦的评价:出示最后一段爱因斯坦的评价,齐读,谈理解。
2.作者的评价
(1)理解“议论”:像这种阐述自己观点,直接发表自己看法的语言叫“议论”。请你找出这些议论的文字。
(2)出示三段“议论”的文段,简单分享,多种形式练读,课后选择背诵。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原碑。
第一句:引导交流把居里夫人与别人作了比较,她这样做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寻根究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第二句:作者说完成了两大发现,哪两大?这一句话前面交待了原因,后面写了结果。女生读原因,男生读结果。
第三句:这里用了四个变成,能交换顺序吗?体会四个变成是居里夫人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
这就是作者在发表她的看法、观点、议论,这样的语段写得很好,我们就要把它积累下来,课后选择一个语段大声的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爱因斯坦的议论,点出议论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找议论,最后在反复朗读、选择背诵中感受人物的科学精神。
3.小结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有特点,既有形的描绘,又有事的记叙,还有情的议论,让我们被居里夫人的美丽所感动。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回归课题,解决问题:此时此刻,谁能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5.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恒的。再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的意识,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五、课外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推荐阅读——《居里夫人传》。
3.请以《居里夫人,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语文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课外。
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疲倦? 3 外在美——美丽端庄 外貌
淡泊? 5 内在美——坚定执著 事例
献身科学 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