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二课时[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二课时[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8 12: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级普高班学案【三个设计】 编写: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姓名: 班级: 日期: 所属单元:第2单元
学习目标: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两学时
学法指导:1、诵读品悟2、情感体验3、探究学习
课型:新授课 模式:自主课堂
【预习案】自主学习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 婉约派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 玉漱词 》。 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 少女 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 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 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1、识记字音(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薄( )雾 纱橱( ) 东篱( ) 重( )阳 戚( )惨
乍( )暖还( )寒 愧怍( ) 作( )坊
寻觅( ) 苋( )菜 憔( )悴 樵( )夫 谯( )楼
有谁堪( )摘 勘( )测 姓谌( ) 戡( )乱
2、字形辨认
bó( )命 国cuì( ) ruì( )雪 xiāo( )毁 lí( )笆
账bù( ) 荟cuì( ) duān( )详 元xiāo( ) 玻li( )
束fù( ) 憔cuì( ) tuán( )急 九xiāo ( ) 淋lí( )
3、解释重要词语
永昼: 将息:
暗香: 乍暖还寒:
戚戚: 次第:
憔悴: 怎生:
了得:
4.名句填空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④ ,到黄昏,点点滴滴。
⑤ ,有暗香盈袖。
【探究案1】
《醉花阴》
(一)整体感知
1、请概括上下片内容
明确:上片 ;下片 。
(二)具体赏析
1、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2、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3、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什么表露出来的呢?
季节: 。  
时间: 。  
细节: 。
意象:
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 。
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求其: 。
C、花瘦而触及己瘦,达到: 的境界 。  
情境:   
4、你读到一位怎样的李清照?


(三)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1、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句中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请赏析。

②"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 。
B深层面:
2、请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妙处。(结构、内容、手法)
①结构上, ;
②手法上, 。
③内容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探究案2】
《声声慢》
(1) 读后,你感受最深的情感是什么?



(2)李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请写出直接抒情句。
直接抒情句: 。
(3)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


(4)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5)古典诗词中这些传统的意象大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请答出文化内涵。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6)上述意象创设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


(7)结合背景,作者为何而生愁?
情愁--
家愁--
国愁--
【巩固案】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梧桐(tóng) 纱橱 (chú) 卓(zhuó)尔不群 茅塞(sè)顿开
B、当(dàng)真 埋(mái)怨 吹毛求疵(cī) 处(chǔ)心积虑
C、憔(qiáo)悴 窥(kuī)视 暗香盈袖(xiù) 乍(zà)暖还寒
D、堆(duī)积 寻觅(mì) 情不自禁(jìn) 伺(sì)机反扑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注(xiào)  乍起(zhà) 着凉(zháo)  宫阙(què)
B.薄暮(bó) 寰宇(huán) 蕴含(yùn) 债券(juàn)
C.枕着(zhèn) 憔悴(qiáo) 逮捕(dài) 诠释(quán)
D.亲戚(qi) 摘要(zhāi) 反诘(jié) 折服(zhé)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瑞瑙 薄雾 愁永昼 玉枕纱橱B、寻觅 嘉节 这次弟 乍暖还寒
C、憔悴 凄惨 凉出透 有谁堪摘D、梧桐 惨戚 不销魂 凄凄惨惨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婉约  永昼  销魂  盈秀  玉枕
B.颓废  良晨  瑞脑  寻觅  纱厨
C.暮蔼  鹊桥  将息  梧桐  豆蔻
D.飘零  烽火  凄惨  芍药  贬谪
5、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 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莫道不销魂。 销魂:形容因极度悲伤、愁苦或快乐而神思恍惚。
B.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7、下列词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1、Bó chú lí chóng qī zhà huán zuò zuō
mì xián qiáo qiáo kān kān chén kān zhà
2、薄 簿 缚 粹 萃 悴 瑞 端 湍 销 宵 霄 篱 璃 漓
3、漫长的白天 调养、保养 清淡的香气 忽暖忽寒 悲愁、哀伤 光景、状况
枯萎、凋零 怎么、怎样
《醉花阴》
(一)
1、明确:上片重阳思亲;下片饮酒赏菊。
(二)
1、明确:愁
2、明确:①"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②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3、季节:佳节又重阳 点出愁的原因。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 又重阳 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   
意象:人比黄花瘦
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
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
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  
4、明确:孤独、寂寞、渴望爱情
(三)1、明确:①半夜凉初透 凉
②"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2、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声声慢》
(1)明确:——愁
(2) 直接抒情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明确:悲苦愁绝
(4)明确: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5)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6)明确:①冷清凄美的意境
②传递出孤寂愁苦
(7)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三、随堂练习
1、【答案】A
2、【答案】D(A项校:jiào;B项券:quàn;C项枕:zhěn。)
3、【答案】D
4、【答案】D (A项,盈袖;B项,良辰;C项,暮霭。)
5、【答案】A
6、【答案】C(C项,憔悴:枯萎,凋零。)
7、【答案】B(A项“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项“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北伐队伍兵强马壮。D项“绿肥红瘦”指代树阴浓密,花儿凋谢。所以,A、C、D三项均为借代,只有B项以雪作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