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模型构建——连接体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第一次水平恒力F1作用在A上,第二次水平恒力F2作用在B上。已知两次水平恒力作用时,A、B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则( )
A.F1C.F1>F2 D.F1>2F2
答案 C
解析 设A、B间作用力大小为FN,则水平恒力作用在A上时,隔离B受力分析有:FN=maB,整体有:F1=(2m+m)aB;水平恒力作用在B上时,隔离A受力分析有:FN=2maA,整体有:F2=(2m+m)aA,解得:F1=3FN,F2=FN,所以F1=2F2,故C正确,A、B、D错误。
2.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上固定一轻直角支架,在支架末端用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由静止释放木块,木块沿斜面下滑,稳定后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μ=tanθ B.μ=tanα
C.μ=tan(θ-α) D.μ=tan(θ+α)
答案 C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Tcos(90°-θ+α)=ma,mgcosθ=FTsin(90°-θ+α),解得a=gsinθ-gcosθ·tan(θ-α);对小球和木块整体受力分析得a=gsinθ-μgcosθ,所以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α),C正确。
3.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地面上,已知A、B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若水平向右的力F1作用在A物块上,物块A、B未相对运动,F1的最大值为FA;若水平向右的力F2作用在B物块上,物块A、B未相对运动,F2的最大值为FB,则FA∶FB为( )
A.1∶1 B.M∶m
C.m∶M D.m∶(M+m)
答案 C
解析 先隔离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最大的加速度,再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恒力F1、F2的最大值的比值。当作用在A物体上时,A、B未发生相对滑动,f为最大静摩擦力,则此时对整体有FA=(m+M)a,对B有f=Ma,联立解得FA=;当作用在B上时,两者未发生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是AB间的摩擦力提供,最大加速度为a′=,故对整体有FB=(M+m)·a′=,联立解得=,C正确。
4.如图甲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A的左端,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1。如图乙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固定光滑斜面上时,此时在恒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2,则有关a1、a2和N1、N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1>a2,N1>N2 B.a1>a2,N1<N2
C.a1=a2,N1=N2 D.a1>a2,N1=N2
答案 D
解析 对甲图整体分析:F=(mA+mB)a1,
再对B分析:N1=mBa1,
解得:a1=,N1=。
对乙图整体分析:F-(mA+mB)gsinθ=(mA+mB)a2
再对B分析:N2-mBgsinθ=mBa2,
解得:a2=-gsinθ,N2=
综上a1>a2,N1=N2,D正确。
5.
(多选)如图所示,两个木块的质量关系是ma=2mb,用细线连接后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在它们沿斜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a<ab
B.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连接它们的细线上的张力一定为零
D.连接它们的细线上的张力一定不为零
答案 BC
解析 细线可能松弛或拉直,拉直时运动情况相同,故加速度相同,(ma+mb)gsinθ=(ma+mb)a,a=gsinθ,松弛时,对a有magsinθ=maaa,magsinθ=mbab,得aa=ab=gsinθ,综上所述,两者加速度相同,均为gsinθ,故A错误,B正确;当细线拉直时,对b隔离分析,可知b受到的合力F=T+mbgsinθ,又有F=mba=mbgsinθ,故说明细绳的张力T为零,故C正确,D错误。
6.
(多选)质量为m的物块A和质量为2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则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
B.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C.若物块A与水平面、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D.若物块A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答案 BD
解析 若水平面光滑,将两物块看做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3ma,对B分析,N=2ma,解得N=,A错误,B正确;若物块A与水平面、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由F-3μmg=3ma,N-2μmg=2ma,解得N=,C错误;若物块A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则F-5μmg=3ma,N-4μmg=2ma,联立解得N=,D正确。
7.
(多选)如图所示,初始时A、B两木块在水平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挤压在竖直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A与B、B与墙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木块质量相等,都为1 kg,当外力F变为下列不同值时,关于A、B之间的摩擦力f1,B与墙面之间的摩擦力f2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 m/s2)( )
A.当F=0时,f1=f2=0
B.当F=50 N时,f1=0,f2=5 N
C.当F=100 N时,f1=5 N,f2=10 N
D.当F=300 N时,f1=10 N,f2=20 N
答案 ACD
解析 当F=0时,A、B间以及B与墙面间均没有相互的挤压,故没有摩擦力,故A正确。将两木块看成一个整体,总重力为G总=2mg=20 N,当F=50 N时,B与墙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μF=0.1×50 N=5 N,小于两木块的总重力,故整体下滑,则B与墙面之间的摩擦力f2为滑动摩擦力,f2=5 N;假设A、B相对静止,整体下滑的加速度a1== m/s2=7.5 m/s2,隔离A,对A分析,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μF=5 N,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1=ma1,则A、B间的摩擦力为f1=2.5 N,小于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B相对静止,假设成立,故f1=2.5 N,f2=5 N,B错误。将A、B看成一个整体,当F=100 N时,B与墙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m=μF=10 N,小于两木块的总重力,故A、B整体下滑,摩擦力f2=μF=10 N,假设A、B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整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2== m/s2=5 m/s2,隔离A,对A分析可知:mg-f1=ma2,解得:f1=mg-ma2=10 N-5 N=5 N,A、B间最大静摩擦力fm′=μF=10 N,即f1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当F比较小时,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t,a∝t;当F比较大时,m2相对于m1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木板:a1=,μ、m1、m2都一定,则a1一定;
对木块:a2===t-μg,a2是t的一次函数,t增大,a2增大。
由于<,则木块和木板相对滑动后a2图象的斜率大于两者相对静止时图象的斜率,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注明单位)
9.如图所示,有两个用轻质细线相连的物块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拉力F1和F2方向相反,与轻质细线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F1>F2,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质细线的拉力FT。
答案
解析 以两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F2=(m1+m2)a①
隔离物块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FT=m1a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FT=。
10.
质量分别为5 kg、10 kg的重物A、B用一根最多只能承受120 N拉力的细绳相连,现以拉力F使A、B一起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为使细绳不被拉断,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取g=10 m/s2)
答案 150 N解析 先将A、B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要使整体向上运动,拉力应大于总的重力;而要绳子不被拉断,应让绳子的拉力不能超过120 N。
设拉力的最大值为Fmax
G总=(mA+mB)g=150 N
隔离B,对B受力分析,当细绳的拉力为最大值
Tm=120 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m-mBg=mBa
解得:a=2 m/s2
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x-(mA+mB)g=(mA+mB)a
解得:Fmax=180 N
故150 N11.
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互相紧靠着,它们之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斜面,倾角为α,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推m1,使它们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求m1对m2的压力N。
答案 N=
解析 以两物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①
以m2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m2受重力G2,地面弹力N2,摩擦力f2,压力N,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Nsinα-μ(m2g+Ncosα)=m2a②
②两式联立,解得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