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下地理 7.4福建省泰宁县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下地理 7.4福建省泰宁县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29 16: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泰宁在周代为七闽地,战国属越,汉初属闽越国,唐朝以前,泰宁地区的属地多有变化。唐乾元二年(759年)在今泰宁置归化镇,南唐中兴元年(958年)设归化县,为泰宁首次置县。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宋哲宗赐“国泰民安”中“泰民”谐音“泰宁”为县名,始称泰宁县。此后,属地无大的变化。泰宁县在中国的位置地形和地势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境内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端为丹霞地貌,东南侧为低山丘陵。气候条件 泰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性气候。春夏东南季风在武夷山脉东南侧受阻,形成雨季,一年雨量大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平均年降雨量为1766毫米。冬季西北寒流翻越武夷山脉,寒流下侵使泰宁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更冷。年平均气温17℃,最低-9℃,最高38.9℃,无霜期262天。 河流 泰宁境内河流众多,杉溪是泰宁境内最主要的支流。除此以外,还有构成金湖主要水源的流经河流:建宁的濉溪和明溪的铺溪。濉溪与杉溪在金湖的十里平湖处交汇,形成金溪河流域。湍急的众多溪流穿行于丘陵、山谷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泰宁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9%,森林蓄积量达638万立方米,是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有“全国的绿化在福建,福建的绿都在三明,三明的绿都之都在泰宁”之说。全县动植物种类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大部分地区的动植物类型,有珍稀濒危植物35种,国家级保护植物2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 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泰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人类活动遗迹、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碑刻、古墓葬和名人遗迹、遗址广为分布,还有大量的文学遗产、诗词歌赋、风土民情记录等。 宋明两代为泰宁鼎盛时期,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当时人文发达,物华天宝,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留隅、讲学于此,历史上泰宁曾出过状元2名,进士50多名,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说,历代“爵列王廷者相继不绝”。 泰宁的佛教源远流长,泰宁寺庙不以恢宏壮观著名,而以其石窟岩寺广布、数量众多为国内少有。泰宁的寺庙建筑多数依丹崖洞穴自然地势而建,是人类合理利用丹霞地貌的典范作品。主要有西汉末期的栖真岩、宋朝的甘露岩寺等。 甘露岩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岩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宽约有30多米,但下部宽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这地理上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修建而成。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2005年泰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福建继武夷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旅游区。
泰宁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0年成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六个遗产地之一。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砂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想一想,泰宁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
同时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
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节知识小结泰宁县自然环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