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迷人的夏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会读会写,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在诵读中感悟夏季牧场的迷人;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朗读;分析;提问;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天山的有关自然景物,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段。
(2)了解“迷人的夏季牧场”的“迷人”之处,感受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表达的对新疆壮丽景色和对牧民幸福生活的赞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17.迷人的夏季牧场
(一)导入新课
本文选自碧野的游记《天山景物记》节选部分题为“迷人的夏季牧场”这篇课文写的很美,整篇课文作者有远到及近,有白天写到夜晚,写声音有些色彩,写雨中的朦胧景色又写雨后的清新姿态,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千里牧场的绚丽风光吧﹗
(二)学习生字
骋(chěng)驰骋
乳(rǔ)乳汁
骏(jùn?)骏马
煌(huáng?)金碧辉煌
嚼(jiáo)狂饮大嚼
浸(jìn?)沉浸
(三)学习词语
原始:指最古老的、未开发的,如:原始社会。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睡眠很平静。常常比喻平静无事。
清新:清爽而新鲜。
金碧辉煌:形容某个事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笼罩:像笼子似的事物罩在上面。
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四)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迷人的夏季牧场》中的“迷人”指什么?
(2)“迷人的夏季牧场”的“迷人”在什么地方?
2课时
17.迷人的夏季牧场
(一)复习
(二)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迷人的夏季牧场》中的“迷人”指什么?
答:着迷;吸引人。
(三)再读课文,分析段落
1.第一段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雪峰围绕;墨绿的森林;鲜艳的野花;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绮丽)
2.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从什么角度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答:从平视的角度按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
3.有哪些修辞手法?
无边的草原是这样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比喻)
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比喻)
4.第二段描写了牧群的哪三个特征?
(1)牧群数量多
(2)膘肥体壮
(3)毛色格外发亮
5.“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是比喻修辞手法吗?
不是比喻,用“油星”说明它们毛色很亮。
6.第三段通过哪些感官描写了哈萨克牧女的形象?
听觉: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丁当声。
视觉: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
7.朗读第四段,找出修辞手法?? 而当阵雨过后,草原更加清新碧绿,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比喻)
那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比喻)
8.朗读第五段,写出了牧场黄昏的什么特点?
金碧辉煌
9.朗读第六段,概括哈萨克牧女的性格特征?
好客
热情
满怀豪情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总结课文
“迷人的夏季牧场”,迷人在何处?
1、牧场有奇丽的自然风光。
2、富足的生活。
3、热情好客的牧民。
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迷 人的夏季牧 总体描写(1):绮丽
牧场的白天(2-4)
牧群美
牧女美
雨后的草原
牧场的黄昏(5-7)
金碧辉煌的牧场
好客的牧民
欢乐的牧民
牧场的夜晚(8):宁静而安详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领会作者写作顺序的安排,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学生能较快领会。在对景物的描写训练方面,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积累较欠缺,对修辞方法的运用感觉较为吃力,作业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后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能展示一些新疆美丽风景照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容易。在教学中学生也能结合西藏本地景物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