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01课标版(藏语)《贝壳》
说教材
《贝壳》是人教版民族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这一单元以抒发人生感悟为主题,其学习要求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贝壳》是一篇托物抒怀的散文,作者席慕蓉作为女性作家,写了一系列极为精致、极蕴内涵的小品,《贝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民族类八年级(4)班的学生,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但是因为汉语水平较低,上课反应过于拘谨,普遍表现为女同学更加活跃。所以我采用情景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训练朗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个维度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积累“卑微、一丝不苟、色泽”等生字词;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品读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领悟作者通过贝壳阐释的哲理。
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难点是领悟作者通过贝壳阐释的哲理。
四、说教法学法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触觉,初识贝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直观接触贝壳,自由地谈谈自己触摸贝壳后有什么感想,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2、品读语句,体会情感。这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的经典之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朗读的训练。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对于民族类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或借助相关音频资源指导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结合问题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本文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展开联想,是托物寓意,表达作者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要求学生通过品读、赏析再次深入地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并且回答“作者由贝壳产生了哪些联想?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一问题,从而领悟文章的哲理。
4、拓展延伸,能力提升。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教师链接“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引导学生通过仿句的形式再次感知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