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爱莲说(27张ppt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爱莲说(27张ppt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8 21:23:46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目标
1、朗读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 的特点及作用。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培养“出淤 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fán 多

zhuó

xiè 亲近而不庄重
xiǎn 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朝
  水上、陆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沾染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亲近而不庄重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取独
表转折
清水
生枝蔓
长枝节
远播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Yī叹词
Xiǎn少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宾前标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花的?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3、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君子的高尚品质
托物言志
5、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作者写菊和牡丹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君子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隐逸

牡丹
富贵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以花喻人
小结: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之: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
②指示代词,“这”(那)
③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③ )
(④
练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陋之有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水陆草木之花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下列译文错误的一句是( )
A.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B.有仙则名。
译文:有了仙人就著名。
C.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D.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气。
D
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模仿例句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赏析,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3、学习莲花高洁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四、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五、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PPT出示重点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 
2、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六、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七、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八、 总结课文
周敦颐托物言志盛赞莲花为君子,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厌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爱
托物 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