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
大场中学 丁翠霞
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读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根据资料分析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交通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高寒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的影响
情感目标: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祖国统一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昆 仑 山
阿 尔 金 山
祁 连 山
横 断 山 脉
喜 马 拉 雅 山
27 °N
40°N
73°E
104°E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30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55 4 1
本地区的地形、气候独具特色,你能只用一个字分别表示其特点吗?
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差异
阅读材料,分析造成那曲和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象站
名称 纬度 海拔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那曲
(西藏) 31°12′N 4808米 -12.6℃ 9.0℃
南京
(江苏) 32°00′N 8米 2.4℃ 27.8℃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⑤_______。
雅鲁藏布江
怒江
澜沧江
长江
黄河
自然保护区
本地区特色农牧业生产
为什么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草地资源丰富
高寒牧区
藏山羊
羊八井
优势资源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交通运输的发展
羊肠小道
平坦的进藏公路
拉萨机场广迎八方来客
溜索
公路
铁路
青藏铁路北段从西宁到格尔木于1984年建成通车,时
隔22年后,南段从格尔木到拉萨才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修建的意义是什么?
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
植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带动西藏的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发展
3、 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社会的稳定
4、有利于加强国防安全
环境保护:
与我国南方、北方地区相比,本区的生态系统比较______(复杂、简单),所以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你认为本区在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简单
污染、过度放牧、保护野生动物等等
发展展望:
如果让你规划发展方向,你认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什么?为什么?
水能丰富
生态脆弱
大河源头
外流河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
草原
青藏地区
高→寒
农田村庄分布在河谷地区
河谷农业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
重要畜牧业基地
板块碰撞
抬升为陆
(1)本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气候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你认为本区农业应以_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部门为主,说出你的理由。
(3)本区发展种植业,应选择喜_____(热、温凉)的农作物进行,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种植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哪些?为什么?。
太阳辐射
气温低
畜牧业
温凉
青稞、豌豆、小麦
课堂检测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基于成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本节课整体的设计理念是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景观照片和地理图表,然后自行思考,继而归纳总结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区域人文地理的学习,学会环境保护和合理地资源开发,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掌握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通过阅读资料,归纳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青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地保护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读图发现法、小组合作法、对比归纳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播放“青藏高原”歌曲
在悠扬婉转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青藏高原浓浓的民族风,以及青藏高原令人神往的高原风光,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神秘的青藏地区。
【教师】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行政区域图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掌握青藏地区范围、位置、人口、民族等概况。
【探究一】:高寒的自然特征
【教师】媒体展示“中国三级阶梯地形图”,“中国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教师】媒体展示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地区“一月和七月气温差异图”、“那曲和南京气温差异表格”,“藏族人民的服饰图”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及对人的外貌和衣着的影响。
【探究二】:大河源头
【教师】媒体展示大河源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青藏地区成为大江大河源头的原因?
国家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什么?
【探究三】:特色农牧业生产
【教师】媒体展示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农业分布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青藏地区优良畜种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青藏地区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该区农业分布在哪里?(河谷农业) 为何如此布局?(热量的影响)
本区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回答,完成学案相应的内容。
【探究四】:优势资源
【教师】媒体展示青藏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察尔汗盐湖
【学生活动】思考:地热能丰富的原因?
【探究五】:交通运输的发展
【教师】媒体展示青藏地区过去和现在交通的变化,视频播放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
【学生活动】
形象感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对青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
读图了解青藏主要的公路线,思考了解青藏铁路修建遇到的难题和意义。
【探究六】:环境保护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青藏地区环境脆弱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与展望】
如果让你规划发展方向,你认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什么?为什么?
【收获平台】课堂总结,使学生条理形象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课堂检测】当堂练习,检验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