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外交: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交往活动
——《辞海》
外
交
看到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请你用恰当的词概括古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平等的开放的主动外交
回顾中外交往
1--古代中外交往
2--近代中外交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
请你用恰当的词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北洋政府
蒋介石
不平等
无自主权
不独立
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独立、自主、和平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学习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新政
《南京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思考:近代中国的外交有哪些特点?
【探究与分享】
材料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传》
不平等
不独立
不自主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1.新中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
独立
自主
和平
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2、建国初,我国外交国际环境
形成了“一边倒”,对中国的包围之势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3、外交新局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新中国第一年的外交成就】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小结: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国际形势?
3.中国领导人是怎样积极应对的呢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和平共处
影响世界
材料一:中国的亚洲邻国大都是中小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因此对中国存在种种疑惧和不满。
——大智周恩来
材料二:“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探究与分享
从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
1.世界各国对中国存在种种疑惧和不满。?
2.世界一些国家对中国担忧和不安。?
一.背景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访问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时间
提出者
确认
内容
影响
结合课本82页内容,完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表格
1953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和平共处原则内容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印度总理尼赫鲁
中国总理周恩来
1.
有利于处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此材料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是谁?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探究与分享
拓展分享
中国为什么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屈辱痛苦的经历得出的深刻教训。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3.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五项原则”
能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1.
2.
3.
尊重
平等
和平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954年
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显示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艺术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
大国风采
万隆会议
受到欢迎的周恩来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求同存异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印尼万隆亚非会议
【何去何从】
1.但是会议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是什么?
2.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如果选其中任何一种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
伊拉克代表法迪尔·贾马利发言: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代表旺亲王:中国在云南建立傣族自治州使泰国
不得不面对渗入和颠覆活动的威胁
,具有双重国籍的华侨实际上对泰国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土耳其代表法丁·吕斯图·佐罗:世界
还没有达到和平、安全和稳定状态
的罪过,完全归咎于社会主义国家。
把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进行攻击中国。
会中暗流涌动的
【何去何从】
1.但是会议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是什么?
2.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如果采取“针锋相对或置之不理”会出现什么结果?
把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进行攻击中国。
会中暗流涌动的
【大国睿智】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
求同存异
同?
异?
求同
存异
美国记者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印度总理尼赫鲁
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
缅甸总理吴努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的一个很好的答复
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
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周恩来是我去时的敌人,回来时的朋友。
影响深远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
时间
地点
会议性质
会议主题
1955年
讨论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小结】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探究与分享
本课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
提出
内容
意义
万隆会议
概况
特点
成果
建国初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基本准则
互相尊重……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印度
C
苏联
D
蒙古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
朱德
B
毛泽东
C
陈毅
D
周恩来
A
C
D
当堂练习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万隆会议上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2)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总结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周恩来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