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7.4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件+教案)(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7.4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件+教案)(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6-30 14:58:58

文档简介

酸和碱 的中和反应
蚊 虫 叮 咬
复习回顾:
酸 ( H+ + 酸根离子 )
1.常见的酸
有 .
2.酸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 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色,这说明了酸中含有 。
盐酸(HCl)、硫酸(H2SO4)等
碱( 金属离子 + OH- )

1.常见的碱有

2.在碱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色,这说明了碱中含有 。
氢氧化钠( NaOH )
氢氧化钙( Ca(OH)2 )等
变蓝
变红
OH-
变红
不变
H+
因为两者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所以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不正确,
没有明显现象不代表没反应
温馨提示:可以借助指示剂的显色作用,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你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
实验方案
自主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进行实验、完成学案
小组代表展示方案、演示实验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
①先滴加 ____________
②再逐滴滴入_________
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进行实验
①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②实验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A. 取用药品的量少;
B.滴管的使用;观察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时刻,边滴加边振荡;
C.药品腐蚀性;
D.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
温馨提示:
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反思评价
选择哪种方案最简单易行?
获得结论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无色酚酞
解疑答惑:
为了 验证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选用哪种方案
更合适?
方案一:
方案二:
更合适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微观过程
酸和碱反应的原因(微观图解)
H+
Na+
H+
SO42_
CO32_
NO3_ 等
H2O +
HCl + NaOH NaCl + H2O
牛刀小试
Na2SO4 + 2H2O
CaCl2 + 2H2O
CuSO4 + 2H2O

2
2
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H+ + OH- = H2O
在下列反应中,是中和反应吗?
Fe2O3+6HCI==2FeCI3+3H2O
CO2+2NaOH==Na2CO3+2H2O
思维拓展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而痛痒。
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牙膏),就可减轻痛痒。
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吗?应该怎么处理?
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CuO B Cu(OH)2 C CuSO4 D HCl
C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Zn +2HCl == ZnCl2 + H2↑
B CuO + 2HCl == CuCl2 + H2O
C 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D AgNO3 + HCl == AgCl↓ + HNO3
C
3.《奔跑吧,兄弟》中,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 ),如果要使红色褪去,喷射的液体可能是( ) 

B
D
A.水?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石灰水 
我还想
去了解的是……
我的感受
是……
我需要
知道的是……
我认为
重点是……
这节课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中和反应
2、从微观粒子角度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3、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应用,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熟练掌握设计方案、反思评价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在分享中收获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与健康
          人体酸碱性决定健康
  健康血液的pH值呈弱碱性,如果血液的pH值低于7.30,人体就处在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得各种严重疾病――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等等――人体的酸化是百病之源。
  科学表明,食用碱性食物可以使体液趋碱,而酸性食物则可以使体液变酸。饮食的酸碱不能以口味的酸和涩来区分。通常来讲,绝大部分的水果、蔬菜都是碱性食品,绝大多数肉类、精细加工的食品都酸性食品。合理的酸碱饮食的摄入比应该为1 : 3。但现代人摄入的酸性食品过多,导致了亚健康人群的大量增加。
科 学 小 知 识
  酸性食品
蛋黄、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火腿、鸡肉、猪肉、牛肉、面包、小麦白米、花生、啤酒、海苔、巧克力、葱

   碱性食品

葡萄、海带、柑橘、柿子、黄瓜、胡萝卜、大豆、番茄、香蕉、草莓、蛋白、柠檬、菠菜、红豆、苹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土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黄岛区大场镇中心中学 薛艳芳
课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写简单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pH试纸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2、通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3、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体验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 的兴趣。;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科学探究方法,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较完善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推敲;小组合作、对比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 情境激趣】蚊虫叮咬后,用 来减轻症状?(一)实验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H2SO4+Ba(OH)2 HCl+NaOH (二)复习回顾:酸 ( H+ + 酸根离子 )碱( 金属离子 + OH- ) 思考 各抒己见观察H2SO4和Ba(OH)2混合后的溶液,思考二者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思考】:1、⑴常见的酸⑵.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 ⑴常见的碱有⑵. 与指示剂的作用 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对比现象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1.设计实验 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二、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盐酸和NaOH溶液能反应吗? 再次设计实验【温馨提示】:可以借助指示剂的显色作用,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呢?【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提示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四)教师提出要求,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强调】:几点问题?①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及时记录。②实验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教师巡回指导。注意事项;留意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束,选择2~3组同学交流。 【作出猜想】【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因为两者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所以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反思与评价】:不正确, 没有明显现象不代表没反应【提出问题】:盐酸和NaOH溶液能反应吗?【猜想与假设】:盐酸和NaOH溶液能反应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所需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向试管中加入_ 先滴加____再逐滴滴入__①____② ____ 要求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并在全班展示。A. 取用药品的量少; B.滴管的使用;观察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时刻,边滴加边振荡; C.药品腐蚀性; D.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想办法解决 【反思与评价】: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选择哪种方案最简单易行?无色酚酞【表达与交流】:成功组与改进组互相交流,以后在做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会根据实际情况筛选最佳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和评估能力。 培养其“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用宏观体会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切身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分析论 证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酸碱两溶液发生了 。 学生讨论:H+和OH-哪去了呢?酸和碱反应的原因(微观图解)【观看】酸和碱反应的微观图解【总结】学生根据现象现象总结规律。(1)微观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2)中和反应的概念______反应通式: 中和反应的实质:H+ + OH- = H2O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4.评估交流 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进行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教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学生讨论和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 5实验拓展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有什么应用? 思维拓展I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牙膏),就可减蚊虫叮咬后的痛痒。II松花蛋蘸醋的原因III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吗?应该怎么处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渗透科学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6.课堂小 结 教师补充说明人体酸碱性决定健康酸性食品 碱性食品 学生相互交流 让学生知识有个系统性认识让化学走近生活
达标检 测 任务单达标检测题做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应用于实际
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 让化学走近生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