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8 11: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初读感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zǎo xìng qǐnsuì初读感知bǎi1、自己根据注释口译课文,不会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2、将不懂的字词与同桌讨论;
3、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疏通文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疏通文意 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只,只是 原来是于是 同“隧”,钻洞月色入户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门想到于是一起原来是只是 罢了疏通文意考考你!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疏通文意想到没有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考考你!找出你认为自己情感把握得最好的一句读一读,并说说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品读悟情揣摩语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品味探究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品味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
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草丛中蛙鸣不断。
b、村中狗吠鸡鸣。
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品味探究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读懂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是什么意思?写作背景 熙宁二年(1069)苏轼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说他诽谤朝廷,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做着有名无职的闲官。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苏轼便带领家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此时的苏轼,近乎流放。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在城南承天寺。 写作背景 读懂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人统计,苏轼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然而,他留下的诗文中却很少悲观厌世之作。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读懂作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读懂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诵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