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解题技巧
古诗词理解题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6分。除熟练背诵大纲规定的有关诗文外,还应理解记忆,了解题型,熟悉考查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水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一 直接法
用于直接考查诗词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方面的题目。此类题目问题明确,只要平时注重积累,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内容加以辨析,就能迅速作答。21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1【201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6.D
7.D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同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
【跟踪训练】
1. 【2018?徐州卷】古诗词赏析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2018?玉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3.【2018?贵州遵义卷】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4.【2018?辽宁沈阳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①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③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嫌怨。③焙:用微火烘。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
C.陆诗对“萧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5.【2018?青岛卷】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 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 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 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 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方法二 意象法
运用诗歌“诗言志”“诗言情” 的特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常用于意象、情感赏析类题目。 21·cn·jy·com
【例题展示】
例题2【2018?达州卷】诗歌赏析。
约 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
(唐)白居易
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答案】(1)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 “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写雨、蛙声和棋子声,不仅点明时节为夏日下雨时分,同时烘托一种寂静的氛围,以三种声音的热闹反衬环境的寂静,同时为下句写等待客人过了半夜的焦急做了铺垫。营造了夏日雨夜寂静的氛围和诗人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心境。
(2)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绿*红”是颜色:“雪”即意象大雪。绿"字绘酒色草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I了人的心窝。“红”“绿相映,色味兼香, 气氛热烈,情调欢快。雪”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写出了浓厚的友情。一定要把诗意答出来。
【跟踪训练】
1.【2018?眉山卷】课外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③软④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同“苘”,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④软:吃饱。
(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
(2)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
3.【2018?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分析。
4.【2018?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2018?宿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方法三 背景法
结合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时代背景、身心处境等,由内而外,去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3【2018?乐山卷】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答案】
(1)C
(2)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抒发的情感,并对名句或关键字做出赏析,然后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C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成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的掌握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句诗中“抱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跟踪训练】
1. 【2018?南充卷】诗歌鉴赏。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___________。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8?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2018?黄石卷】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5.【2018?怀化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 诗眼法
运用诗歌中精练传神、提纲挈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字、词、句来等“诗眼”来把握诗歌要义,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4【2018?青海西宁卷】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可怜白发生!”。(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对词的手法的把握。读懂词句是作答的关键。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属于虚写。(2)考查对词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分析具体词句。如用中间三句虚写的梦境来表现作者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用首句和后两句的实写来表现作者报国无i的悲愤和无奈之情。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就是答案。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跟踪训练】
1. 【2018?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8?扬州卷】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4. 【2018?天津卷】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专题六 古诗词理解题解题技巧
古诗词理解题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6分。除熟练背诵大纲规定的有关诗文外,还应理解记忆,了解题型,熟悉考查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水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一 直接法
用于直接考查诗词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方面的题目。此类题目问题明确,只要平时注重积累,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内容加以辨析,就能迅速作答。21教育网
【例题展示】
例题1【201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6.D
7.D
【解析】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同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
【跟踪训练】
1. 【2018?徐州卷】古诗词赏析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 项"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错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表现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不甘心消沉,希望能重新得到任用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
2.【2018?玉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词的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紧接着,词人用“我欲乘风归去”写出自己的打算,但还未及展开,便用“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打断。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则更为直接地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写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实为衬托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据此,B项,词的上片“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3.【2018?贵州遵义卷】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答案】
(1)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C
【解析】
(1)试题分析: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句既的心理描写,有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 更冷 。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表达自己对卖炭翁的同情。
(2)试题分析: C项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应该是清晨他驾着炭车在结冰的道路上行进。太阳升得老高,牛疲倦了,人也饿了,在集市南门外歇息。选项的时间和地点与原文不符。
4.【2018?辽宁沈阳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①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③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嫌怨。③焙:用微火烘。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山行的环境。
C.陆诗对“萧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是吹着策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所以箫鼓追随"写的是民风民俗,不是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5.【2018?青岛卷】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 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 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 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 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涵义的理解。选项C中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而不是看到了真实的群星、柳絮、浮萍,因此C项错误。
方法二 意象法
运用诗歌“诗言志”“诗言情” 的特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常用于意象、情感赏析类题目。 21·cn·jy·com
【例题展示】
例题2【2018?达州卷】诗歌赏析。
约 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
(唐)白居易
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答案】(1)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 “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写雨、蛙声和棋子声,不仅点明时节为夏日下雨时分,同时烘托一种寂静的氛围,以三种声音的热闹反衬环境的寂静,同时为下句写等待客人过了半夜的焦急做了铺垫。营造了夏日雨夜寂静的氛围和诗人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心境。
(2)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绿*红”是颜色:“雪”即意象大雪。绿"字绘酒色草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I了人的心窝。“红”“绿相映,色味兼香, 气氛热烈,情调欢快。雪”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写出了浓厚的友情。一定要把诗意答出来。
【跟踪训练】
1.【2018?眉山卷】课外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③软④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同“苘”,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④软:吃饱。
(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
(2)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1)煮茧、缫丝
(2)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从“谁家煮茧一村香”和“隔篱娇语络丝娘”可以概括出人们正在从事着“煮茧”“缫丝”两项农事活动。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这首词主要写初夏时节农村的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的生活情景。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问道:“问言豆叶几时黄?”足见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意境来理解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揣摩作者的情感。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
【答案】
(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能力。读懂诗句是作答是关键。如可从“远上寒山石径斜”提取“寒山”“石径”。从“白云生处有人家”提取“白云”“人家”。从“停车坐爱枫林晚”提取“枫林”。从“霜叶红于二月花”提取“霜叶”。
(2) 试题分析:-问,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可分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作答。二问,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3.【2018?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分析。
【答案】
(1)“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2)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意义分析。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句,理解其意思。“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扬帆快速前行,横跨- -望无际的汪洋”。“济”,渡河、渡海。“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拔出了宝剑环顾四周,当下心中茫然不知所措。“顾”,环顾。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诗词赏析答题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了解全诗内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4.【2018?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一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孤雁的执着”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文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达了诗人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感情;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据此理解作答。
5.【2018?宿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答案】
(1)高山、落叶、秋风
(2)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高山、落叶、秋风。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恨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的复杂心情。
方法三 背景法
结合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时代背景、身心处境等,由内而外,去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3【2018?乐山卷】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答案】
(1)C
(2)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抒发的情感,并对名句或关键字做出赏析,然后辨析各个选项,分析作答。C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成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的掌握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句诗中“抱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跟踪训练】
1. 【2018?南充卷】诗歌鉴赏。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阙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___________。
(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春天或春季 (2)兰芽、子规 (3)(2)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1)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抓住“兰芽”“子规”来富有季节特色的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词的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词,这是词人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据此理解,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2. 【2018?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D
(2)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区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D项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句诗中“卷”、“飞”、“渡”、“酒”、挂囂”、飘转”一组动词,使诗句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 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3.【2018?黄石卷】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
(1)C
(2)《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 定的理解,才能轻松故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2018?怀化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B
(2)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并且要结合写作背景。B项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2)本题考查辨析表达方式和赏析作者感情。本词上阙写景,突出了边塞风光的异”,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下阙抒情,“浊酒-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征人矛盾的心情, 既思念家乡又为国担忧,“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句更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方法四 诗眼法
运用诗歌中精练传神、提纲挈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字、词、句来等“诗眼”来把握诗歌要义,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题展示】
例题4【2018?青海西宁卷】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可怜白发生!”。(2)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对词的手法的把握。读懂词句是作答的关键。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属于虚写。(2)考查对词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分析具体词句。如用中间三句虚写的梦境来表现作者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用首句和后两句的实写来表现作者报国无i的悲愤和无奈之情。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就是答案。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跟踪训练】
1. 【2018?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 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2. 【2018?扬州卷】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坐了铺垫。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作用分析。这首诗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属于写景,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显然是为抒情而服务的,这里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
3.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1)思乡(怀乡
(2)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描绘出诗人舟过荆门,月光皎洁,云霞飘飞的景象即可。
4. 【2018?天津卷】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欣赏不正确。“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作者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
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