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讲学稿
《捕蛇者说》(3课时)
主备:夏益斌
【学习重点提示】
1、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2、 理解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道理。
3、 理解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预习·导学】
熟读课文,结合注解,读懂课文;并根据表中要求完成自学作业。
段落 工整抄写原文 解释重点词语(括号内注音) 翻译
第一自然段 黑质而白章以啮()人腊()之以为饵岁赋其二当其租入争奔走焉
第二自然段 且曰吾祖死于是嗣( )为之几( )死者数( )矣貌若甚戚者
第三自然段 若毒之乎复若赋则何如
第四自然段 汪然岀涕君将哀而生之乎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触风雨,犯寒暑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 )隳( )突乎南北恂恂( )而起谨食( )之时而献焉熙熙( )而乐旦旦有是安敢毒耶
第五自然段 吾尝疑乎是孰( )知故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学习·研讨】
1、 课文第一段从哪几方面写蛇之“异”?
2、“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二段写到“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似乎令人羡慕,但又写到蒋氏“貌若甚戚者”,矛盾吗?
4、第三段作者出于对蒋氏的同情,提出了“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蒋氏有没有接受?为什么?
5、第四段可以说是蒋氏的血泪陈述。试分析蒋氏陈述讲了几层意思。
6、最后一段,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点明文章主旨和写作目的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
《捕蛇者说》【课时作业】
一、填充
1、《捕蛇者说》题目的意思是 ,体裁为 ,作者是 。
2、(用文中的话回答)异蛇有剧毒,“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 ”。
3、第四段中写乡邻们入不敷出的生活状况的句子“ ”;写乡邻们背井离乡转徙生活的句子是“ ”;写悍吏逼租扰民场景的句子是“ ”;
蒋氏的血泪控诉,其主题用作者的话可以概括为“ ”,用孔子的话则为“ ”。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永之人争奔走焉。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解释重点词语(括号内注音)
1、得而腊( )之以为饵 2、 当( )其租入
3、今吾嗣( )为之十二年 4、几( )死者数矣
5、曩( )与吾祖居者 6、而乡邻之生日蹙( )
7、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8、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四、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
1、岁赋其二( ) 更若役,复若赋( )
2、若毒之乎( ) 呼嘘毒疠( ) 赋敛之毒( )
3、君将哀而生之乎( ) 乡邻之生日蹙( )
4、若毒之乎( ) 貌若甚戚者( )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5、永之人争奔走焉( ) 时而献焉( ) 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不复出焉( ) 且焉置土石( )
6、以啮人,无御之者( ) 太医以王命聚之( ) 以尽吾齿( )
可以已大风、挛踠( ) 而吾以捕蛇独存( )今以蒋氏观之( )
固以怪之矣( )
五、阅读理解
1、永州之人是否人人都可以捕蛇“当其租入”?
2、选文第四段写了蒋氏血泪陈述,通过哪几方面的对比,表明了蒋氏对于捕蛇的差役怎样的看法?作者通过蒋氏的悲痛的哭诉,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蒋氏蒋氏捕蛇12年,“几死者数矣”,但他在自陈心曲时却庆幸自己能“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最后还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这是为什么?你怎样理解蒋氏在自陈心曲时流露出的情感?
4、作者对劳动人民有着怎样的情感?但当时他的处境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chóng)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解释加点的词: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 吾夫又死焉 ( )
小子识之( ) 何为不去也?( )
2、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捕蛇者说》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二、三、四略
五、1、否,理由:①要能捕蛇,②要得到官府批准。(文中 “专其利”、 “以捕蛇独存”暗示)
2、答:对比:① 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十室九空”“非死则徙”
②以他“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和“乡邻们被悍吏袭扰得鸡犬不宁
③以他“一岁犯死者二焉”和乡邻们“旦旦有是”
蒋氏的看法: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作者揭露的社会现实是: 中唐时期农村破产,百姓逃亡,十室九空( 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 <作者写对比的目的>
3、这是因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乡邻们十室九空,“而吾以捕蛇独存”。蒋氏捕蛇12年,“几死者数矣”,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表面上是庆幸,却蕴含着凄苦、悲愤、辛酸、无奈之情。蒋氏自陈心曲的一大段话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惟其不伤,反而使人愈觉得悲痛。
4、柳宗元虽然被贬永州,但他依然关心百姓的疾苦,同情百姓的遭遇;虽然他有职而无权,但依然积极寻求帮助百姓之法。以下语句能透露这些背景信息:“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苛政猛于虎》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1、然:是这样的,焉:于此(虎),识(zhì):记住,去:离开
2、苛政猛于虎也
3、为避苛政宁可以身饲猛虎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