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背景 前提(条件) 国力强盛——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目的 宣扬国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 中国富强”
加强友好往来——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概况 规模 从1405——1433年 ,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到达
国家和地区 郑和 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
刘家港
刘家港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
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慢八撒
今肯尼亚蒙巴萨
红
海
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时间长、早
规模大
1405-1433年
七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次数多
范围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人物 郑 和 哥伦布 比较结果
时间 1492-1504年
次数 4次
船数 200多艘 17艘
人数 27000多人 1000多人
船只
大小 长151.8米
宽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到达
范围 到达美洲
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抗倭形势图
台州九捷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烧杀抢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福建、广东
1、背景(为什么要抗倭)
2、经过
3、结果
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1)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相传,戚继光率军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后人感念戚继光,便把这种小饼叫作“戚继光饼”。
当年抗倭形势吃紧,戚继光率军于中秋之夜扫荡倭寇获全胜,次日夜,军民同庆抗倭胜利,并补过中秋佳节。后来为纪念这一事件,百姓将中秋节定为八月十六,相沿成俗。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553年
欺骗 贿赂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并通过贿赂明朝官员(白银500万两) ,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他们将500万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当他们向当地人询问地名时,操闽语的澳门人说叫“妈阁”,后来葡人就按葡语音译,将澳门称为“妈港”。 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后,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在澳门建了哥特式的“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颗粒归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冲突战争
和平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郑和七下西洋
头脑风暴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 ) 1分
A.1405 年 B.1416 年
C.1421 年 D.1433 年
A
2、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 ) 1分
A.广 州 B .刘 家 港
C.泉 州 D .上 海
B
3、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 ) 1分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陪皇帝到国外去考察
C.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C
4、(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2.5分
A.东南亚各地 B.地中海东岸
C.阿拉伯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
D
5、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 ) 1.5分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B
6、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 1分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C
7、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 1分
D
岳飞 文天祥 辛弃疾 戚继光
8、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2分
A.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B.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D.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ABCD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乡。
葡萄牙,靠欺骗,攫取澳门居住权。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
明朝末年,明政府召开了“关于明朝的外事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假如你是负责这一活动的外事大臣,你将会宣布明朝的哪些重要的外事活动?请你提前准备好你的新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