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建立统治
(1)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
(2)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
2.巩固统治
两个方面
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远古时期
隋朝时期
元朝时期
台湾和大陆相连,由于地壳运动,台湾成了一座海岛,“浮福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三国时期
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台湾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
设立巡检司,负责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归中央政权管辖
16、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荷兰是继西班牙、葡萄牙后第三个世界性帝国,在17世纪称霸世界,成为“海上马车夫”(发达的航海业),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积极海外殖民扩张。
荷兰“海上马车夫”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
荷兰侵占台湾
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修筑台湾城和赤嵌楼两个要塞。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赤嵌楼
战略要地
(1)地理位置:海外贸易的中转站,连通世界商业网络
宝岛台湾的价值:
一个地方同时具备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丰富资源这三个条件就会成为战略要地
(2)军事据点:中国东南方向的海上屏障,东亚地区海上运输的重要咽喉,控制了台湾海峡,拥有东亚贸易的主动权。
(3)地理优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等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福建泉州南安县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受唐王朱聿键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世称“国姓爷”。1661年4月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8个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战后他鼓励垦荒种田,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
2.概况:
1661-1662年:
路线: 金门
台湾南部
赤嵌城、台湾城
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自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获得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郑成功指挥军队迎击。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在陆路占据重要渡口,把敌人包围在赤嵌城和台湾城。
结果: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38年的台湾回归祖国。
郑成功接受殖民主义者投降
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
——郑成功《复台》
3.影响
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
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②巩固了东南海防③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管辖台湾
今日台湾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 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
(2)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确立册封制度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1644年,清朝派遣官员入藏迎请五世达赖喇嘛来内地。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官员陪同下,率随从3000人,从拉萨起程前往内地。1653年年底抵京,顺治皇帝在南苑会见五世达赖,并册封他为“达赖喇嘛”。本图是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的一幅壁画。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设置驻藏大臣
3.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 的程度。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清驻藏大臣令牌
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颁发两个金甁(藏语音译为“金奔巴”),分别供奉在北京雍和宫和拉萨大昭寺,内装象牙签数支,为达赖、班禅“转世灵童”抽签选定使用。
金奔巴瓶
清代《避暑山庄图》
承德避暑山庄建有12座庙宇,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团结蒙、藏王公贵族的活动场所,有着“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效果。这些庙宇,是清代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象征,也是抵御外辱、战胜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
承德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
这座庙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主体为3层高的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
噶尔丹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四、巩固西北边疆
1.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
2.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①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②乾隆平定叛乱: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只擒拿大、小和卓,各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会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乾隆戎装图
乾隆皇帝盔甲
清·《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清乾隆平定准部回部得勝图之《平定伊犁受降图》,图卷描绘了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场景;该局部所画为投降的准噶尔叛军。
管理
(2)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
概况: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意义: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五、雅克萨之战
1.背景
(1)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2.过程: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
沙俄时代建筑
中俄《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
1920年清朝疆界
南 海
台湾岛
库
页
岛
乌里雅苏台
伊犁
葱岭
西 伯 利 亚
中俄《尼布楚条约》
待议地区
南海诸岛
京师
六、清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知识整合
台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在台湾建制
西藏
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置驻臧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新疆
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和哨所
疆域
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1.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都城迁到( )
A.南京 B.西安
C.杭州 D.北京
2.17世纪中期,曾侵占我国的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俄国
D
B
巩固练习
3.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嵌楼是台湾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嵌楼一侧表现当年郑成功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史实发生在( )
A.1624年 B.1652年
C.1661年 D.1662年
4.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D
A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维护主权】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结合材料一指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为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