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假期作业: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假期作业: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29 10:0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1.(对力的理解)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C.物体间的作用力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独立的
D.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是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
答案 A
解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A正确;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体之间的作用力,B错误;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C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的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变,D错误。
2.(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D正确。
3.(对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力只需说明其大小,而无需说明其方向
B.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则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
答案 D
解析 力是矢量,描述力时必须同时说明其大小和方向,A错误;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可不同,B错误;被踢出的足球向前飞行时,并没有受到向前的力的作用,C错误;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D正确。
4.(对力的理解)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物体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手对物体向上的力的作用
B.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的作用
C.鸡蛋碰石头,蛋破而石头完好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施加了力,而鸡蛋对石头没有施加力
D.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物体抛出后离开了手,手不再对物体施加向上的力,物体之所以抛出后还能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离开手时具有一定的向上的速度,具有惯性的缘故,故A错误;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是由于甲、乙两人相互作用的部位对打击力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B错误;鸡蛋碰石头都受了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是鸡蛋易碎,C错误;即使磁铁与铁钉不接触,也可以把铁钉吸附,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D正确。
5.(重力计算)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600 N,当他登上月球时(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他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  )
A.60 kg;600 N B.60 kg;100 N
C.10 kg;600 N D.10 kg;100 N
答案 B
解析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而重力G=mg的g随空间的不同而不同,地球重力加速度是月球重力加速度的6倍,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是月球上重力的6倍。B正确。
6.(基本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指的是 (  )
A.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B.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C.斥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D.性质力,效果力,动力,阻力
答案 B
解析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指的是: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7.(重心的应用)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集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A.马跑得快的缘故
B.马蹄大的缘故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 马的重心位置在马身上而不在飞燕上,但只有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才能保持平衡,故A、B、C错误,D正确。
8.(对重心的理解)(多选)把一根直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它的中点被推出桌边时(  )
A.直木棒一定翻倒
B.直木棒不一定翻倒
C.在直木棒中点没有推出桌边时,就有可能翻倒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BC
解析 题干中只给出“直木棒”这一条件,棒的粗细是否均匀、质量分布是否均匀,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素,这样重心的位置也就不确定了。B、C正确。
9.(综合)(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答案 AD
解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正确;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B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两个力,C错误;同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正确。
10.(对重力的理解)(多选)下列关于“嫦娥二号”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B.“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C.月球对“嫦娥二号”的引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D.“嫦娥二号”绕月球运行时,不再受重力作用
答案 AC
解析 “嫦娥二号”的质量不变,但重力加速度发生了变化,由G=mg可知,“嫦娥二号”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相等,A正确,B、D错误;引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正确。
二、非选择题(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注明单位)
11.(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各物体的质量相等且都处于静止状态,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画重力的示意图,特别要注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支持面,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2.(力的图示)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 N的书所受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 N的浮力;
(3)小孩以向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拉力为200 N。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在水平桌面上重50 N的书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力的图示如图甲所示。
(2)空气对气球的20 N的浮力,施力物体是空气,受力物体是气球。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用的200 N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小孩,受力物体是小车。力的图示如图丙所示。
13.(重力的应用)小球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用天平测此小球质量时,示数为多少?当弹簧测力计拉着小球向上匀速运动时对小球所受的拉力而言,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g取9.8 N/kg)
答案 3 kg 施力物体为弹簧测力计 受力物体为小球 29.4 N
解析 根据G=mg,有m== kg=3 kg;小球在向上匀速运动时,小球受到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和地球对小球的吸引力,二力平衡,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仍为29.4 N。小球为受力物体,弹簧测力计对小球施加力,是施力物体。
14.(重心)(1)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铁链长为L,原来放在地面上,现在将铁链竖直向上刚好拉直,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2)使一块边长为a的均匀立方体绕着自己的一个棱翻转,当它的对角线刚好与地面垂直时,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答案 (1) (2)a
解析 (1)铁链放在地面上时,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其重心位置高度等于零,当刚好向上拉直时,它的重心在其中点位置,距地面,所以铁链的重心升高了。
(2)立方体的重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如图所示。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原来重心高度为h1=;
翻转后的重心高度为h2=a。
所以重心升高
Δh=h2-h1=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