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1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19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9 09: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 族 团 结 和 祖 国 统 一


民 族 团 结
祖 国 统 一




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共同发展
港 澳 回 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各民族共同发展

背景:60页第一段 提出时间:筹建新中国时 确立下来的时间: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实行范围:
含义:
意义:
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

阅读课本62到63页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1页第二自然段.
内蒙古自治区1947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955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9
西藏自治区1965年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

港澳回归祖国

提出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提出者: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含义:

1.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2.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当今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争取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①洗雪了百年耻辱。结束了列强在中国领土上的占领;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往来的资料,理出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历史线索。见课本70到73页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
1、党和政府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和平统一政策的实施
2、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3、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4、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有利的国际形势
启示:
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港澳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我国统一台湾的必然性
解决两岸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①改革开放,国力增强;②“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③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⑤“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不利因素:①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②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分子
中学生针对“台独”问题上应该怎么做?
①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一国两制”方针和“一个中国”原则。②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解放军军事实力,科技强军。
2、加强两岸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台宣传,揭露台独的阴谋;宣传我国政府的对台原则,消除台湾人民的疑虑。
4、对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外国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5、对台独分子进行坚决的打击。
6、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去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11南京]民族区域自治
A.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1六盘水]歌曲《翻农奴把歌唱》反映了西藏民主改革完成后,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和中国其产党的感激之情。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下列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事例中,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 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B.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C.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D.青藏铁路建成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某少数民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A民族团结原则B民族互助原则C民族平等原则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C
D
C
[11清远]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西藏经济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西藏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宗教信仰的废除 ④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徐州]《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B
D
【11黄石】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 ) ①新疆②西藏③香港④台湾⑤澳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11十堰】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11淮安】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11广西】“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C
B
A
[11邵阳]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的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同胞的未来生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一定会更加幸福。下列对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有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澳门被侵占的国耻
②开创了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④增强了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增进了海峡两岸对和平统一的共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11青岛]2011 年3 月6 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和澳门代表团的审议,对港澳地区明天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十二五”规划启航之际,香港和澳门被历史性地列为专章进行闸述,这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香港和澳门的强大支持与关怀。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①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1842 年英国完全占领香港 ③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④1987 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⑤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C
【11湛江】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今年5月,大陆将画的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
①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项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②它的实行有什么历史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实例有哪些?


③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什么?这个战略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④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
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进一步落实各项民族政策;
帮助他们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民族经济;
中央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援,更好的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离不开
少数民族
汉族
观察漫画,简要回答: 1、右边的漫画表明了什么? 2、简要说明你对漫画中“离不开”是怎样理解的
①我国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②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不会得逞


(11河北)33.探究问题。(10 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 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l)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请结合所学的中外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 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8分)
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提高了国际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和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同意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澳门问题也是这样。”
材料二:江泽民在1997年3月26日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我国收回香港、澳门的方式是什么?他们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2)从邓小平和江泽民谈话中,可以看出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原则是什么?
(3)请你简要解释“一国两制”。并谈谈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个中国原则
外国反华势力的分裂活动和台湾“台独”分子的活动
⑴该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汪辜会谈”
⑵图中两位握手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代表哪个民间团体?
汪道涵和辜振甫
汪代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辜代表海峡交流基金会.
⑶这两大民间团体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达成了哪个重要共识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