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9 16: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这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说教学反思七个环节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做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在此基础上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根据新教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  
四、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讨论英文句子中发生个别字母改变可能导致句子意义的变化情况,通过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基因突变的实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从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入手从现象开始,追溯根源,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甚至辩论基因突变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维探索、讨论和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等问题(板书)。
2、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具体原因(外因→内因)作为人工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所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癌症的相关问题并展示一些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基因突变的原因3、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学,我采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他们已对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若想使他们更加准确、牢固地掌握本知识点,教师的系统点拨是必要的。
4、基因突变的意义  
为了理解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基因,原来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达的性状为自然环境提供了选择的材料。(三)、基因重组的新授教学    
(四)课堂总结及反馈训练(多媒体展示)  
列表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有关知识(本质、发生时间、原因、条件、发生可能、意义等方面),让学生讨论再回答。
六、说教学评价  
根据新课标要求,要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精神。本节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基因的结构和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相关知识,教师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研究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带来性状的改变。同样在学习基因重组的过程中采取了新的尝试,让学生根据文字,结合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学习,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实现外界知识的内化。   
八、板书设计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 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时间 DNA分子复制时  
结果 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2:原因  
①外因(1)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  
(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一场代谢产物等。  
②内因:DNA复制时偶尔也会产生错误。  
3: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  
4: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交叉互换:简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3: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