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的外交:
1.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处境: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
3.成就: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最早建交国是苏联) 作用: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
中国
美国
二战后国际形势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最早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3.最早同意:印度和缅甸
4.国际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
行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1955
目的: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A国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一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B国发言人: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
C国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历史再现 理解历史
历史再现 理解历史
面对这些国家的敌视态度,你觉得中国代表团应该
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A 针锋相对地争辩,争吵。。。
B 避免争论,不予反击。。。
C 周恩来的会上发言。。。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
探究历史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的评论
意义: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出色外交才能和外交技巧,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创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永放光芒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课堂小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考链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 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谢谢观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