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第6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觉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下列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是( )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2、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原子弹试爆成功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我国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而实施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调 B.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 D.西电东送
4、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中,小明同学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以下是他做的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铁人”﹣王进喜 B.两弹元勋﹣焦裕禄
C.好战士﹣雷锋 D.援藏干部﹣孔繁森
5、改革开放使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变,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变革,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
A.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 B.江苏华西村成为文明村镇的典型
C.人们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 D.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6、2019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应美方要求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加之先前出手对付中兴公司,我们看到美国封杀中国技术的决心,但是我们的科学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可以突出重围,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们( )
A.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载人成功
C.研制歼﹣20 D.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7、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7年1月2日,又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什么贡献而获得这些荣誉( )
A.“两弹一星” B.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 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8、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高度赞扬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下列哪位科学家最能享此赞誉 (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侯德榜 D.茅以升
9、据媒体报道:2018年9月,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 )
A.袁隆平 B.刘筠 C.陈国达 D.黄伯云
10、1996年7月,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利。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家宣布培育出克隆羊。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能迅速跟进国际先进技术与下列哪一计划有关( )
A.“星球大战”计划 B.人类基因组计划
C.“863”计划 D.“星火”计划
11、“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出现反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就业制度的变化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综合国力的提升
12、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
A.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综合国力的提升
13、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以下贯彻了邓小平此种理论的举措有( )
①实施“863”计划 ②启动“安居工程”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14、1988年9月,邓小平从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和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明确的理论概括,提出了( )
A.教育的三个面向 B.文艺的双百方针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下列选项中,关于改革开放后城乡人民生活巨变描述正确的是 ( )
①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②互联网、手机的普及,支付宝付款流行
③服装服饰从个性化走向单一化
④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实行改革开放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7、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18、下面跟我国现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不相符合的是( )
A.公平竞争,按劳分配
B.养老、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
C.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保证人人有饭吃的“大锅饭”制度
二、非选择题:
19、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胡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名称是什么?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对世界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计划最初包含几个领域?1996年又加入了哪一领域?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3)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4)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说青蒿素“帮人类渡过一劫”?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创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见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科学家做简要介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B 5、C 6、A
7、C 8、B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B
16、B 17、B 18、D
二、非选择题:
19、(1)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2)863计划;七个;海洋高技术。
20、(1)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2)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4)屠呦呦。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21、(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等;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等。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2)注重发展科技教育,保护发明创造;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袁隆平是著名的农业专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等等。钱学森是著名的火箭专家。他主持并参与了我国运载火箭等高尖端技术的研制工作。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