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观察、总结的过程,理解体积的含义。
2、通过对直观实物的观察,建立1 cm3,1dm3,1m3的表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1cm3,1dm3,1m3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小不同的鹅卵石2块,同样大小的两个透明杯子,1m3正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体积是1 cm3和1dm3的小正方体,一袋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哪种鸟特别聪明吗?动物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竟然是乌鸦具有一流的智商。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它很聪明,谁知道?(课件出示《乌鸦喝水》图片)谁还记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
师:哦,大家都认为是小石子占了瓶子里水的位置,水没地呆了,只有上升,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实验观察,理解体积概念。
实验一:把一块儿石头放入有半杯水的水杯中,感受生活中任何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 占)。
实验二:两个杯子同样大,里面的水同样多,把两块大小不同石头放入杯中,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师: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师完成板书)
师:齐读这句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很重要?(空间、大小、体积)好,老师把这几个词作上标记,再读一遍。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体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3)师:谁来说一说,图中三种物体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2、认识体积单位
(一) 回顾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
????????
?师:的确,我们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把它们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正方形,再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我们能不能借鉴这样的方法解决今天的难题呢?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
(二)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好处
1.标准不统一时不能比较大小
2.标准统一时比较大小
(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自学课本28页,完成自学提示卡
量一量:两个学具的棱长分别是多少,推测一下1m3的大小。
比一比:学习体积单位的时候,多用手比划比划它们的大小,再比划给同学看看。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1dm3或1m3?
2、学习cm3
①1cm3有多大?记住它的大小了吗?(谁有补充?)
②做一做、建立1 cm3的表象
用橡皮泥捏一个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揉一揉,橡皮泥变成小汤圆;压一压,橡皮泥变成煎饼,体会1cm3的大小。
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它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哪些地方能用到这样的体积单位?
3、学习dm3
①说一说,立方分米的大小
②估一估、量一量书桌膛里面有多少立方分米?
③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dm3,哪些物体可以用立方分米来计量?
4、学习 m3
①说一说,立方分米的大小。
②看一看,1 m3的大小的正方体框架,试一试里面能站多少人。
③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与1 m3的相近,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它来计量?
(三)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大屏出示)为了使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和区分这几个测量单位,老师把他们编成了顺口溜:
长度单位测线段,面积单位量平面,体积单位表空间,三种单位别记串!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在生活中你能正确使用它们吗?咱们试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大橡皮的体积大约是8( )
(2)一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大约是60( )
小明的身高是126( )
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300( )
(5)4瓶钢笔水的体积大约是1( )
(6)运货集装箱大约能容纳40( )的货物。
2、组成下面各图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cm3,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填在横线上。
体会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回头看看,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师:是的咱们这节课不但收获了很多数学知识,最令我们高兴的是:我们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时候,借鉴了学习面积单位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类比。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说过——类比是智慧的源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借助类比的方法,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