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露在外面的面》
教材分析
《露在外面的面》是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继《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的第四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观察物体的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及找规律等内容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中,有序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同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
露在外面的面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观察物体,寻找规律,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和面积,加深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定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懂得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空间中的问题。但是立体图形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认识层面上质的飞跃。基于此,我对我校五年级(3)班的34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前测题目:这个立体图形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么数的?
前测结果:被测的34名学生全部回答正确。
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
分别从露出来的方向看
人数
23
11
百分比
67.6%
32.4%
照片
通过对前测题目的分析,我得出了如下结论并确定了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中,应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由学生在活动中总结方法,感受有序的必要,能够主动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并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2.在探索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能做到有序、多角度去观察,并在经历中发现规律。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体会归纳、替换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做到有序、多角度去观察。
教学准备
正方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立体图形,渗透方法。
1.提问:请看大屏幕,这是一组立体图形,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有4个小正方体)
2. 追问:第四个在哪?
3.提问:看来仅有观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观察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推想,把你视线所看不到的在脑海中想到,才会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观察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知识的重要方法,在观察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思维方法,以促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出示主题图,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有序
1.提问(请看大屏幕):我们知道了有4个小正方体组合在一起放在了墙角,你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预设:①学生提问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提问: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观察一下,然后和同桌同学小声的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②学生没提问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有几个面露在外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观察一下,然后和同桌同学小声的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 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么数的?
过渡语:他是这么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预设:①一个正方体一个正方体的数。
追问: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你怎么只数了三个?
②从露出的不同方向看。
追问:为什么不看左面,也不看下面、后面?
4.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这几种方法数出了露在外面的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什么?(有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序进行观察,掌握观察方法,并为学生发现露在外面的面数规律打下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组织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组合。
提问: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小组同学先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的面有多少个,看看有什么发现。
6.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有什么发现?
预设:
7. 提问:看着这些立体图形和它们露在外面的面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虽然我们都是用的四个小正方体摆的,但是摆的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也不一样多。有时候露在外面的面都是9个,但摆的方法也不同)
8. 小结: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摆法还是不同。
9. 提问:现在我们算一算,不同摆法中,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已知正方体棱长10厘米,从黑板上的立体图形中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摆法算一算。
10.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操作的空间、思维开放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不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还能在操作中有所发现。)
11. 提问:接下来我们观察过这组立体图形,现在请你再看一看,它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有多少个?
预设:一共有26个
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评价:他能有序地进行观察,前、后、左、右、上,还发现了相对的面露出来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一样多的:左右一样多,前后一样多。可真了不起!
12. 提问:如果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那它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在稍有难度的立体图形上提升学生观察、推想的能力,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把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尤其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效地运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1. 提问: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接下来请同学们用8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
2. 出示合作提示:
①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一种方式,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如横着摆、竖着摆……)。
②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
③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规律写下来。
提问:要求明确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有规律地摆的?
3.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
小正方体的个数 1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我发现的规律
4. 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你们的发现。
过渡语:还有别的摆法吗?这次你汇报时,只需要说出你们是怎么摆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①
(展示学生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 1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3 5 7 9 11 13 ……
我发现的规律 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2个面
追问: 你们小组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2个面。那每次增加的是哪两个面?每次增加的都是这样2个面吗?你指指看。这个面不也在变吗(上)?为什么它不算成是增加的面?
提问: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摆下去,摆8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10个小正方体呢?20个呢?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②
预设③
预设④
5.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8个小正方体用不同的方法摆出了不同的组合,并且发现了其中增加面的规律,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操作空间,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追问提升学生的分析意识,感受到变化的面的出现规律。学生在放手自己研究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在交流中渗透替代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与特色
教学效果评价:
有若干个棱长为4dm的正文体纸箱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设计特色:
1. 教学过程中设计多个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环节,并且在活动中抓住学生的认知差异,激化认知冲突,发展空间观念。
2. 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方法的对比中感受“有序”的必要性。
3. 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操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思维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不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还要在操作中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