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汉字的输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汉字的输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5-29 12: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课汉字的输入
课题:汉字的输入
教学内容: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
目标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汉字的输入》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确定目标为:让学生掌握输入法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输入汉字,并学会保存文件。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开展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闯关的竞争中,体验成功、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品质。
教材分析
《汉字的输入》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十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智能ABC输入法”的学习,掌握在计算机输入汉字的步骤与方法。教材把“记事本”作为汉字呈现的工具,而设计本课时,基于教学需要把“记事本”换成了“画图”。因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记事本”的用法,但对于“画图”的文字工具还不曾学习。另外,放弃教材中的汉字输入素材不用,而选用学生刚学过的一首古诗作为素材,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本课程与语文课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本节课教学就实现了汉字输入法的学习,“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学习以及古诗词学习效果的巩固与检测的三重功效。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当代的小学生,许多家里已经有了电脑,并且,有一部分已经会使用某一种输入法来输入汉字了,对于他们来说,对学习输入汉字并不感兴趣。但是,同时也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输入汉字。因此,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助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合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学习目的:熟练掌握选择汉字输入法的方法。掌握输入汉字的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要点
认知 操作 情感
选择汉字输入法的方法 掌握 感兴趣
输入汉字的方法 掌握 感兴趣
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键盘上的分区。那有谁能来告诉其他同学,该怎么分呢?
生:我来回答。
师:好,你来回答。
生:(略)
师:这位同学分得不错,让我们在来看看基本键位于哪里呢?我们去问一下世纪博士,好吗?
生:好。
老师启动光盘进入“世纪博士”。让同学们观看。
师:看完这部影片后,同学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新授
师:古老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现代计算机可以对汉字进行处理。讲授输入文字的方法。
1、更改输入法状态。
2、使用拼音输入文字
三、请跟我练“书40页做做看
知识窗:1、输入的汉字是第一个,可直接敲击空格键。2、输入的汉字在第一页没有找到,可以敲击翻页键PAGEUP\PAGEDOWN到下页寻找,也可用鼠标翻页查找。3、键盘上没有ü,用字母v代替
四、练习
打开写字板,输入一首你喜欢的古诗。
教学反思
因情施教,提高效率。针对学生拼音能力差的问题,在进行其他班级的教学时,就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以突出拼音对文字输入的约束。文字输入环节改为:在文字。同时,学生的拼音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发现不足,延伸教学。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暴露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拼音掌握得不好;二是,学生对一些的汉字的字形还没有掌握。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让其在教学中加以注意,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并没有义务和责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信息技术老师也不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足来设计教学,渗透一些专项训练,以实现学科教学的共同进步,达到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