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虽然已接触过几首现代诗,但在教材的编排当中,3-6年级的现代诗都是略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所以,孩子们对现代诗的体会并不深。其实,诗歌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是应该在诵读欣赏中激发的。
设计理念
因此,在教学《有的人》这一首经典的,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现代诗时,我定下了这样的目标:首先,让孩子们有层次的朗读,先读正确,到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再引导孩子通过诵读品味,发现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接着带领学生走进来想开去,由鲁迅想到像鲁迅一样的人,激发情感之后并纪录自己的所想,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2、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3、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题目是——《有的人》。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诗人臧克家及其作品《有的人》,自然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通读正确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正确,读准节奏。
2、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3、教师示范第一小节,学生分组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设计意图: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三、对比品读,体验情感
1、读出了节奏,诗歌是不是就读好了呢?不是的,还要读出情感来。(概括两类人,体会不同的情感)读出不同的情感
2、速读诗歌,发现诗歌的特点什么?
3、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师生合作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4、男女生对照朗读,谈感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读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四、回顾标题,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六、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齐读一组反义词,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展示。
2、小结升华。
3、课后继续修改完善你的小诗。
【设计意图: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俯 爱
虽生犹死 骑 恨
教学反思
《有的人》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六年级的孩子虽然已接触过几首现代诗,但在教材的编排当中,3-6年级的现代诗都是略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所以,孩子们对现代诗的体会并不深。其实,诗歌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是应该在诵读欣赏中激发的。
那到底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备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是要将诗歌揉碎了逐句逐句去思考呢?还是……我以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我定下了这样的目标:首先,让孩子们有层次的朗读,先读正确,到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再引导孩子通过诵读品味,发现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接着带领学生走进来想开去,由鲁迅想到像鲁迅一样的人,激发情感之后并纪录自己的所想,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在整节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以读代讲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孩子能在每一次有目的的读中,有不同的感悟。在整合单元资源环节,设计了让孩子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在诗歌中找鲁迅的影子,可以结合课文事例或者课外自己收集的例子来说明。孩子在学习交流的过程当中,思路打不开,这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在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进行了适当的点拨,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还没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领的还有点多。仿写部分,是在几次磨课中最有效的,教师的下水文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孩子在例文的引导下写出来的小诗很有自己的想法,充分地提升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总之,诗歌的教学应该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让孩子们在品读中去感悟,在郎朗的读书声中去播下热爱诗歌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