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0 07: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被载入宪法。
(2)1984年,《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4、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你知道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吗?12345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第12课 民族大团结5、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自治区。内蒙古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材 料 研 读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6、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什么背景下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二、共同繁荣发展第12课 民族大团结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表现及结果?史料1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 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生产方式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史料2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见课本62页表格)史料3 近年来,国家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和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了修缮。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5 500万元,1 000千克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2001年开始,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期维修。
史料4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71.4%。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表现及结果?(填表)自学指导二、共同繁荣发展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促进经济发展重视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支持)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有哪些表现及结果?(填表)自学指导2 二、共同繁荣发展 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采取优惠措施,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建设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末,中央实施_____________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 二、共同繁荣发展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政策支持:“一五”计划新


路青藏公路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西部大开发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西部大开发为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用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和提供良好基础设施吸收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独立主权地区;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共产党领导。民族自治区是享有自治权地区;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含义5个自治区意义共同繁荣发展背景民
族大

结措施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本课小结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2.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A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B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D5.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