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单
知识点一:理解体积的含义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说说乌鸦怎么喝到水的,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2、解读P22-23页,说说什么是体积?举例说明。
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句话的理解你还有哪些困惑?
知识点二:体积单位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个的体积大?先猜想一下,再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2、回顾与启发
比较物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单位有哪些?
猜想: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单位有哪些?
课本上对“1立方厘米”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请找出生活中近似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并带来给同学们看看。
“1立方分米”呢?
“1立方米”呢?
二、自主探究
1、小组交流和汇报,记录员作好记录,看看关于知识点一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师提问(1)周围哪些物体占空间?怎样证明它占空间?(交流后回答)
(2)物体指的是什么?(固体、液体、气体)
(3)纸占不占空间?如何证明?
(4)空气占不占空间?用事实说话。(师提供塑料袋、气球,学生证明)
师总结:看得见看不见的物体都占空间。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板书:物体的体积定义)
2、小组讨论、交流知识点二。
(1)生回答长度、面积及体积的单位名称。
(2)体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物体的大小,并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待学生讨论、
交流,及初步猜想的基础上,拿出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去摸
一摸、看一看,加深理解)
(3)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哪些物体的大小可以用1立方米表示。(先讨论、猜想,然
后展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
3、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
不同呢?
学生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
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知识梳理
测量长度: 厘 米 分 米 米
测量面积: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测量体积: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8
一个集装箱的体积40
书包的体积24
教室的面积120
大树高12
3、用12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它
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体积各是多少?把你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你能发现什么?
想一想:体积数是12立方厘米,跟各种摆法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分米数有什么关系?
四、 总结
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