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CICA),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
截至2019年1月,亚信会议共有成员国27个、观察员13个。 亚信主席国前后由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中国担任。2018年,中国将亚信主席国职责交予新任主席国塔吉克斯坦。
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一个重要事实,乃是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对于这样一个随全球化而得以推进、以和平方式崛起的区域现象而言,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但是,若干趋势则促使了这一自然过程正在急剧地向失衡、冲突和危机方向的转化。
首先是,对于权力自然转移过程的过于意识形态化的渲染。若干年前新保守主义者所称的“新冷战的来临”,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借助于传统结盟关系,又使得当下形势犹如火上浇油。其次,借助于现代信息条件而制造的种种“被预测的未来”,比如,夸大新兴国家成长对于传统霸权国家的威胁,夸大亚洲地区的各种既有利益冲突,也借机影响和刺激新兴国家自身媒体舆论中的激进成分,以这样虚构的舆论形象来激化亚洲安全态势。其三,为相关利益集团所绑架的军火销售,比如,军火工业集团利用当前形势的牟利动机所致,使得亚洲变成了当前世界增长最快的军火库。最后,激进主义、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趁火打劫。特别是企图利用“颜色 革命”、“阿拉伯之春”、包括乌克兰危机的延伸而火中取栗。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由亚洲国家自己发起组织,由充分体现欧亚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代表参与的亚信峰会,有理由、也有责任在此时刻担当大任。
亚信峰会显然要履行作为高层论坛的政治宣示功能,无论是当下、还是作为长期的目标,维护和平,推动和谐与信任,无疑乃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针。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次高峰论坛,各国政治领袖势必借此时机进行尽可能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当前的安全问题,释疑增信,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着眼于未来亚洲的安全构架建设。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明确一项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坚持一个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
知道一次会议——
领悟一种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
万隆会议
万隆精神
课前复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
——50年代中国流行童谣
政治上:敌视、孤立
军事上:包围、威胁
经济上:封锁、禁运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敌对
缓和
1972年2月22日,钓鱼台国宾馆,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
(3)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1971年4月
(2)1971年7月
(3)1972年
(4)1979年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所谓“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轰动了世界。
“乒乓外交”(1971.4)——试探之旅
①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旋风之旅
1971年7月,刚刚抵达巴基斯坦的基辛格当晚伪装肚子痛需要休养,凌晨四点半摆脱记者直飞北京,两天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又出现在巴基斯坦,两国高层秘密会晤,随后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尼克松访华公告,震惊世界。
“跨洋握手”
②尼克松访华(1972.2)——破冰之旅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除政治领域外,在经贸、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正常交流与合作。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③ 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交。
两国达成协议,以联合公报等形式公布,并互相派驻大使,建立大使馆。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思考: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中国坚持的立场是什么?
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原则
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日建交
你认为现如今应当怎样看待中日关系,我们对日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①中日两国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处理好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应当加强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等。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 …
建交热潮
3、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背景?举措?
背 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举 措: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③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④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⑤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⑥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首脑外交
政党外交
外交部外交
民间外交
多层次
亚丁湾护航
减贫论坛
孔子学院
抗击埃博拉医疗队
立体化
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胡锦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形成 、 、 、
的外交布局。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4、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成就?意义?
成就:
①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④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⑤亚信峰会等。
意义: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曲线图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