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不平等
不独立
不自主
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特点?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回顾近代百年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一、和平自主立根基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一、和平自主立根基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猜一猜: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一、和平自主立根基
严峻
政治:
外交:
经济军事:
敌视
孤立
封锁、禁运
2、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打破美国的封锁
中国
世界
【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
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
中国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局面?
二、和平共处睦邻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首次提出:
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国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了一条中印分界线——“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印两国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了。
二、和平共处睦邻邦
内容: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和平共处睦邻邦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
1954年4月中印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载入该协定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正式确定: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中的原则指的是什么原则?
两国总理如何看待该原则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二、和平共处睦邻邦
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逐渐走向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
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
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
2.
3.
尊重
平等
和平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二、和平共处睦邻邦
1954年4至7月,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一直不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亮相日内瓦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就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超乎想象的政治家的风度。他通过积极灵活的外交努力,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也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和而不同广交友
(三)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背景:
时间:
地点:
会议特点(性质):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
锡兰总理节外生枝
中立国与结盟国激烈交锋
如果你是周恩来,该如何来化解危机呢?
针锋相对坚决驳斥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会议将偏离正轨、步入歧途、争执不下、陷入僵局,正中帝国主义下怀。
置之不理沉默是金
三、和而不同广交友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结果: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三、和而不同广交友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文化信仰不同; 发展道路不同
同
相同的经历:
共同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结果:
三、和而不同广交友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侵略;
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讲话,撇开亚非各国的分歧,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为会议的成功而努力,赢得了各方的尊敬和赞同,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也推动了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思考: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周恩来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
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
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
2015年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提到了由中国等国主导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等十项原则,呼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1949--1950
1953
1954
1955
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参加日内瓦会议
课堂小结: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万隆会议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
【开动脑筋】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官的努力,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
明确一项外交政策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一个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牢记一位伟人 —
周恩来总理
知道一次会议 —
万隆会议
领悟一种精神 —
万隆精神
体系构建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D
A
随堂训练
4.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将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
①
②
3.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随堂训练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应对?
【历史纵横】
睿智的周总理
【历史纵横】
睿智的周总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共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应对?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从名言看影响外交政策因素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一、和平自主立根基
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遵循“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积极、主动地发展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