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0 07: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 改革开放前
衣: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食:饮食比较单一,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住:拥挤,设施简单
行:自行车、水运、火车、汽车
网络通信:不普遍
米票
油票
改革开放前






建国初期,城乡人民外出
主要靠步行,有少量的自行车。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二、改革开放后
衣:衣着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食: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行: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
网络通信: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
?

日常生活的变化






款式
丰富
21世纪的今天
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探究2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食物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物资丰富,科技发展,讲究养生。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民航飞机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通信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外链接
通信手段的日益便捷
1989年,全国仅有固定电话用户5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0.98万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每年以上千万户的速度增加。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为15.3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2亿户。随着电话和传真的普及,盛行了百年的电报淡出。过去用来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信件,正在被电话、电子邮件代替。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7年1月2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
课外链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 一
图 二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是属于哪一领域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请你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变化进行畅想。
通信领域的变化。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话屏幕随意化,比如墙壁、镜子等,屏幕可随意切换大小等。
通讯方式的变化
书信
通讯方式的变化
固定电话
大哥大
通讯方式的变化
彩屏手机
智能手机
通讯方式的变化
QQ聊天
微信聊天
支付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是由多台电子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网络。
1987年,中国开始引入互联网。“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开始使用互联网的序幕。94年至95年,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网络通信协议连接,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已有62万。截至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54.3%。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请你来设想: 乘坐时光穿梭机来到了2068年二甲中学年级的同学们当中,他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通讯)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