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假期作业:第十三章+光综合测评(三)+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假期作业:第十三章+光综合测评(三)+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30 10: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三) 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福建高考)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
【解析】 由折射定律可知,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能发生全反射,由此判断A正确,C错误;B图中光从空气射到玻璃砖表面,应有折射光线,B错误;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D错误.
【答案】 A
2.(·南京高二检测)一束单色光从真空斜射向某种介质的表面,光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此介质的折射率等于1.5
B.此介质的折射率等于
C.入射角小于45°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入射角小于30°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解析】 n==,选项A错、B对.当光线从介质中射向真空中时,随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当折射角等于90°时,即发生全反射,此时入射角为C,则有n==解得C=45°,即入射角大于等于45°时发生全反射现象,选项C、D错.
【答案】 B
3.(多选)
图2
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2所示,O点为圆心,OO′为直径MN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玻璃砖右侧且垂直于MN.由A、B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点,入射光线与OO′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区域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区域A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区域B光的光斑消失,则(  )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大
B.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C.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D.β<θ<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
【解析】 根据全反射定律和n=解决问题.
当A光光斑消失时,sin α=;当B光光斑消失时,sin β=.由于β>α,故nA>nB,选项A正确;根据n=,得vA【答案】 AD
4.某同学使用激光器作光源,在不透光的挡板上开一条缝宽为0.05 mm的窄缝,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如图3所示,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是(  )
图3
【解析】 单缝衍射条纹中间宽,两侧越来越窄,又由于单缝是水平的,衍射条纹也是水平的,故B对.
【答案】 B
5.(·江苏高考)如图4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和Q,A点位于P、Q之间,B点位于Q右侧.旋转偏振片P,则A、B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
图4
A.A、B均不变       B.A、B均有变化
C.A不变,B有变化 D.A有变化,B不变
【解析】 白炽灯光包含各方向的光,且各个方向的光强度相等,所以旋转偏振片P时各方向透射光强度相同,故A点光的强度不变;白炽灯光经偏振片P后为偏振光,当P旋转时,只有与Q的偏振方向一致时才有光透过Q,因此B点的光强有变化,选项C正确.
【答案】 C
6.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也随着你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出现的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
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空气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
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空气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
【解析】 酷热的夏天地表温度高,地表附近空气的密度小,空气的折射率下小上大,远处车、人反射的太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
【答案】 D
7.
图5
如图5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
【解析】 由题图可知,b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
【答案】 B
8.(多选)某单色光从甲介质射入乙介质,入射角为3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5°,那么(  )
A.乙介质是光疏介质
B.光线在甲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乙介质中快
C.光线从甲介质进入乙介质可能发生全反射
D.光线从乙介质进入甲介质可能发生全反射
【解析】 由题意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5°,则折射角为55°,而入射角为30°,则甲为光密介质,乙为光疏介质.据n=和n甲>n乙可知,光线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甲<v乙.根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光线从甲介质进入乙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所以A、C正确.
【答案】 AC
9.(·重庆高考)
图6
打磨某剖面如图6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OQ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磨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边和OQ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边并反射到OQ边后射向MN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边发生全反射
B.若θ>θ2,光线会从OQ边射出
C.若θ<θ1,光线会从OP边射出
D.若θ<θ1,光线会在OP边发生全反射
【解析】 
由全反射的临界角满足sin C=,则入射角满足i≥C时发生全反射;作出光路如图所示,可知光线垂直穿过MN后到达OP的入射角为90°-θ,则θ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答案】 D
10.(多选)
图7
如图7所示,一束色光从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射入玻璃,穿过玻璃后从侧面射出,变为a、b两束单色光,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在玻璃中b光的波长比a光短
C.在玻璃中b光传播速度比a光大
D.减小入射角i,a、b光线有可能消失
【解析】 由题图可知折射率na【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11.(8分)(·重庆高考)如图8甲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_______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8乙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甲           乙
图8
【解析】 
实验用的光学玻璃砖的光学面不能用手接触,以防止损坏其光学面.如图所示,连接cd、ce并延长分别交玻璃砖于O1、O2点,并连接OO1、OO2,入射角i相同,折射角∠O′OO2<∠O′OO1,由n=得,折射角越大的,求得的折射率越小.由图可得,ce与ab近似平行,故用e点得到的误差小.
【答案】 光学 d e
12.(8分)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中央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9甲所示.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第3条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9乙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 m,则被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
图9
【解析】 图甲读数为1.130 mm,
图乙读数为1.760 mm.
亮条纹间距Δx= mm=0.21 mm.
由公式Δx=λ得:
λ== m=3.15×10-7 m.
【答案】 3.15×10-7 m
13.(10分)(·黄冈高二检测)
图10
如图10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θ=45°,它进入棱镜后恰好以临界角射在BC面上的O点.
(1)画出光线由AB面进入棱镜且从CD弧面射出的光路图;
(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3)求光线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0×108 m/s).
【解析】 (1)光路如图所示
(2)光线在BC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sin C=
在AB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θ2=90°-C
由折射定律:=n
由以上几式解得n=
(3)光速v==×108 m/s.
【答案】 (1)见解析 (2) (3)×108 m/s
14.(10分)如图11所示,某同学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在半径为r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水中.已知水的折射率为,为了保证表演成功,需在水面上方各处均看不到大头针,求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
图11
【解析】 设临界角为C,由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得
sin C==
由几何关系得
sin C=
解得:h=r
【答案】 r
15.(12分)(·江苏高考)图12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ABCDE为五棱镜的一个截面,AB⊥BC.光线垂直AB射入,分别在CD和EA上发生反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BC射出.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图12
【解析】 光线在棱镜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反射定律和题设条件,得4α=90°
所以入射角α=22.5°
根据全反射规律,sin C=
故sin 22.5°≥
所以n≥,即折射率的最小值为.
【答案】 
16.(12分)(·泉州高二检测)如图13,桌面上有一玻璃圆锥,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此三角形的边长为L,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底面入射到圆锥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求:
图13
(1)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 (1)由n=得,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v==×108 m/s.
(2)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得到:入射角θ1=60°,
根据折射定律得:n=,
代入解得,折射角θ2=30°.
由几何关系可知,产生的光斑直径为d=
面积S=πd2=
【答案】 (1)×108 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