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作业(十五)
1.下列应用中放射性同位素不是作为示踪原子的是( )
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
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根据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
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
D.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病的病人注射碘131,诊断甲状腺疾病
【解析】 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是利用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因此选项C不属于示踪原子的应用.选项A、B、D中都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答案】 C
2.如图19-3-2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
图19-3-2
A.正电子 B.中子 C.光子 D.电子
【解析】 查德威克实验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中子,中子的贯穿能力很强,故B正确.
【答案】 B
3.根据布拉凯特的充氮云室实验可知( )
A.质子是直接从氮核中打出来的
B.α粒子打进氮核后形成一个复核,这个复核放出一个质子
C.云室照片中短而粗的是质子的径迹
D.云室照片中短而粗的是α粒子的径迹
【解析】 α粒子轰击氮核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若直接打出质子,则质子的运动方向与α粒子的运动方向应一致,但实验中不是这样,而是径迹分叉,即质子与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所以应是先形成一个复核,再由复核中放出一个质子,A错,B正确.在云室中,径迹的粗细反映粒子的电离本领的强弱,径迹的长短反映粒子的贯穿本领的强弱,粗而短的是新核的径迹,细而长的是质子的径迹,C,D均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图19-3-3
4.为保证生产安全,大型钢铁部件内部不允许有砂眼、裂痕等伤痕存在.如图19-3-3所示是利用射线检测钢柱内部是否存在伤痕及裂纹情况的示意图,若钢柱的直径为2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β射线
B.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X射线
C.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γ射线
D.若钢件内部有伤痕,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粒子将减少
【解析】 此射线必须能穿透部件,接收器才能接收到射线粒子,因β射线只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X射线也只能穿透几厘米的钢板,用γ射线可以检查30 cm厚的钢板部件,显然这里应该用γ射线而不能用β或X射线,选项C正确,A、B选项错误;当遇到钢铁部件内部有伤痕时,穿过钢板到达计数器的γ射线比没有砂眼或裂纹处的要多一些,选项D错误.
【答案】 C
5.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生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
A.质子,α衰变 B.电子,α衰变
C.α粒子,β衰变 D.正电子,β衰变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所以X为α粒子,钠24衰变后生成镁24,质量数不变,所以只能是β衰变,故只有C正确.
【答案】 C
6.(·南通高二检测)用高能Kr(氪)离子轰击82Pb(铅),释放出一个中子后,生成了一个新核,关于新核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其质子数为122 B.其质量数为294
C.其原子序数为118 D.其中子数为90
【解析】 核反应方程为82Pb+Kr―→n+X,新核质量数为293,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293-118=175.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
7.(多选)有关放射性同位素P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与X互为同位素
B.P与其同位素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用P制成化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长
D.含有P的磷肥释放正电子,可用作示踪原子,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
【解析】 同位素应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A错;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B对;元素的半衰期与其所处的状态无关,C错;放射性同位素可作为示踪原子,故D对.
【答案】 BD
8.在中子、质子、电子、正电子、α粒子中选出一个适当的粒子,分别填在下列核反应式的横线上.
(1)U―→Th+________;
(2)Be+He―→C+________;
(3)Th―→Pa+________;
(4)P―→Si+________;
(5)U+________―→Sr+Xe+10n;
(6)N+He―→O+________.
【解析】 在核反应过程中,遵循反应前后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规律.对参与反应的所有基本粒子采用左下角(电荷数)配平,左上角(质量数)配平.未知粒子可根据其电荷数和质量数确定.如(1)电荷数为92-90=2,质量数为238-234=4,由此可知为α粒子(He),同理确定其他粒子分别为:中子(n),电子(e),正电子(e),中子(n),质子(H).
【答案】 (1)He (2)n (3)e (4)e (5)n (6)H
9.(多选)一个质子以1.0×107 m/s的速度撞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Al+H→Si
B.核反应方程为Al+n→Si
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
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
【解析】 由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得硅原子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即D选项正确.
【答案】 AD
10.某校学生在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时,收集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见下表),并总结出它们的几种用途.
同位素
放射线
半衰期
同位素
放射线
半衰期
同位素
放射线
半衰期
钋210
α
138天
锶90
β
28年
钴60
γ
5年
镅241
β
433天
锝99
γ
6小时
氡
α
3.8天
根据上表请你分析判断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塑料公司生产聚乙烯薄膜,方法是让较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后变薄,利用α射线来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
B.钴60的半衰期为5年,若取4个钴60原子核,经10年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把放射性元素钋210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变短
D.用锝99可以作示踪原子,用来诊断人体内的器官是否正常.方法是给被检查者注射或口服附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元素的某些物质,当这些物质的一部分到达到检查的器官时,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情况分析器官正常与否
【解析】 因为α射线不能穿透薄膜,无法测量薄膜的厚度,所以A不正确;钴60的半衰期为5年是指大量钴60原子核因衰变而减少到它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因此B、C错误;检查时,要在人体外探测到体内辐射出来的射线,而又不能让放射性物质长期留在体内,所以应选取锝99作为放射源,D正确.
【答案】 D
11.将威耳逊云室置于磁场中,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P,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Si,能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核轨迹的是( )
【解析】 把放出的正电子和衰变生成物Si核看成一个系统,衰变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放出的正电子的运动方向跟Si核运动方向一定相反.由于它们都带正电荷,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一定形成两个外切圆的轨道,C、D可排除.因为有洛伦兹力作为向心力,即qvB=m.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衰变时,放出的正电子与反冲核Si的动量大小相等,因此在同一个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它们的电荷量成反比,即==.可见正电子运动的圆半径较大.故选B.
【答案】 B
12.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如图甲).结合图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
甲
乙
图19-3-4
(2)核反应堆中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其装入特制的容器中,然后( )
A.沉入海底 B.放至沙漠
C.运到月球 D.深埋地下
(3)如图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分析可知工作人员受到了______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受到了______射线的辐射.
【解析】 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的最外层安全壳用的都是厚厚的混凝土.对核废料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深埋地下,并远离水源.
α射线贯穿本领最弱,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β射线贯穿本领较强,它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它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答案】 (1)混凝土 (2)D (3)β 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