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假期作业: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综合测评(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假期作业: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综合测评(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30 12: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二)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报告
考查知识点
简单
中等
较难
光电效应方程及应用
2、5、6
10、12、13
16
光的波动性
3、4
7
14
光的波粒二象性
1、8
11
不确定关系
9
1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7~10小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实验中,能证实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A.光电效应实验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C.光的圆孔衍射实验 D.泊松亮斑实验
【解析】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光的圆孔衍射实验,泊松亮斑实验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具有粒子性,故选A.
【答案】 A
2.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B.只要入射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无关
C.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光的频率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解析】 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才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弱和照射时间无关,根据Ek=hν-W0,可知,入射光频率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3.已知α粒子的质量mα=6.64×10-27 kg,速度v=3×107 m/s,要观察到α粒子明显的衍射现象,障碍物的尺寸约为(  )
A.3.3×10-10 m     B.3.3×10-12 m
C.3.3×10-15 m D.3.3×10-18 m
【解析】 根据德布罗意假说
λ===m≈3.3×10-15m.
要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障碍物的尺寸应与波长差不多,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4.影响显微镜分辨本领的一个因素是波的衍射,衍射现象越明显,分辨本领越低,使用电子束工作的电子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本领,它利用高压对电子束加速,最后打在感光胶片上来观察显微图象.已知波长比孔的尺寸越大越易发生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长,分辨本领越强
B.加速电压越高,电子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C.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强
D.如果加速电压相同,则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本领弱
【解析】 设加速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则有Ek=mv2=eU=,又p=,故eU=,可得λ=.对电子来说,加速电压越高,λ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选项A、B都不对.电子与质子比较,因质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可知质子加速后的波长要小得多,衍射现象不明显,分辨本领强,故选项C对,D错.
【答案】 C
5.(·沙坪坝高二检测)频率为ν的光照到某金属材料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材料,则所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为普朗克常量)(  )
A.Ekm+hν B.2Ekm
C.Ekm-hν D.Ekm+2hν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频率为ν的光照射金属材料时Ekm=hν-W0,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材料时Ekm′=h·2ν-W0,解得Ekm′=Ekm+hν,故A正确.
【答案】 A
6.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 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 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Uc,在下图所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
图1
【解析】 当反向电压U与入射光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与光强成正比,所以A图正确;频率为ν的入射光照射阴极所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mev=hν-W0,而截止电压Uc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为eUc=mv,所以截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是eUc=hν-W0,其函数图象不过原点,所以B图错误;当光强与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逸出的光电子数及其最大初动能是一定的,所形成的光电流强度会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少,所以C图正确;根据光电效应的瞬时性规律,不难确定D图是正确的.
【答案】 B
7.(·北京重点中学联考)关于物质波,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
B.X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
C.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作物质波,但它们不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
【解析】 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知,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就叫物质波,可见,A选项是正确的;由于X射线本身就是一种波,而不是实物粒子,故X射线的衍射现象并不能证实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即B选项错误;电子是一种实物粒子,电子的衍射现象表明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C选项是正确的;由电子穿过铝箔的衍射实验知,少量电子穿过铝箔后所落位置是散乱的,无规律的,但大量电子穿过铝箔后落的位置则呈现出衍射图样,即大量电子的行为表现出电子的波动性,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只要是波,都会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故选项D错误.
【答案】 BD
8.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
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
C.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D.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
【解析】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一种概率波,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电子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综上所述,C、D正确.
【答案】 CD
9.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
A.单缝宽,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Δx大,动量不确定量Δp小,可以忽略
B.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可以忽略
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越小,动量不确定量越大
D.以上解释都是不对的
【解析】 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为ΔxΔp≥.发生衍射时Δx>0,所以,Δp不能忽略,故选项B错误;缝越宽,Δp越小,缝越窄,Δp越大,所以,选项A、C正确.
【答案】 AC
图2
10.(·河北正定中学期末检测)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 的读数为0.2 mA.移动变阻器的触点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时,电流表读数为0.则(  )
A.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 eV
B.开关S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
D.改用能量为1.5 eV的光子照射,电流表G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
【解析】 由题知Uc=0.7 V,故Ek=eUc=0.7 eV,C项正确;由Ek=hν-W0,可得W0=1.8 eV,A项正确,D项错误;开关S断开,仍会发生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光电管与 仍可构成闭合回路,电路中会有电流流过 ,B项错误.
【答案】 AC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1.(4分)“嫦娥二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的速度约为11 km/s.已知“嫦娥二号”卫星的质量为2 480 kg,则与卫星奔月过程对应的物质波波长大小为________m.
【解析】 与嫦娥二号卫星奔月过程对应的物质波波长为λ=== m=2.43×10-41 m.
【答案】 2.43×10-41
图3
12.(6分)太阳能直接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如图3所示是测定光电流的电路简图,光电管加正向电压.
(1)标出电源和电流表的正负极;
(2)入射光应照在________极上.
(3)电流表读数是10 μA,则每秒钟从光电管阴极发射出的光电子至少是________个.
【解析】 (1)加正向电压,应该是在光电管中电子由B向A运动,即电流是由左向右.因此电源左端是正极,右端是负极,电流表上端是正极,下端是负极.
(2)光应照在B极上.
(3)设电子个数为n,则I=ne,
所以n==6.25×1013(个).
【答案】 (1)电源左端是正极,右端是负极;电流表上端是正极,下端是负极 (2)B (3)6.25×1013
13.(10分)深沉的夜色中,在大海上航行的船舶依靠航标灯指引航道.如图4所示是一个航标灯自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电路中的光电管阴极K涂有可发生光电效应的金属.下表反映的是各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又知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70 nm(1 nm=10-9m).
图4
各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金属





极限频率(Hz)
4.545×1014
6.000×1014
8.065×1014
1.153×1015
1.529×1015
极限波长(μm)
0.660 0
0.500 0
0.372 0
0.260 0
0.196 2
根据图和所给出的数据,你认为:
(1)光电管阴极K上应涂有金属________;
(2)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应和________(填“a”和“b”)接触;
(3)工人在锻压机、冲床、钻床等机器上劳动时,稍有不慎就会把手压在里面,造成工伤事故.如果将上述控制电路中的电灯换成驱动这些机器工作的电机,这时电路中开关S应和________接触,这样,当工人不慎将手伸入危险区域时,由于遮住了光线,光控继电器衔铁立即动作,使机床停止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解析】 (1)依题意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400×10-9~770×10-9m
而金属铯的极限波长为λ=0.660 0×10-6m=660×10-9m,
因此,光电管阴极K上应涂金属铯.
(2)深沉的夜色中,线圈中无电流,衔铁与b接触,船舶依靠航标灯指引航道,所以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应和b接触.
(3)若将上述控制电路中的电灯换成电机,在手遮住光线之前,电机应是正常工作的,此时衔铁与a接触,所以电路中的开关S应和a接触.
【答案】 (1)铯 (2)b (3)a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4.(12分)已知:功率为100 W的灯泡消耗的电能的5%转化为所发出的可见光的能量,光速c=3.0×108 m/s,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假定所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都是560 nm,计算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
【解析】 波长为λ的光子能量为:E=
设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为n,灯泡电功率为P,
则n=
式中,k=5%是灯泡的发光效率.
得:光子数n=,
代入题给数据得:n=1.4×1019(个).
【答案】 1.4×1019个
15.(12分)原子核的半径为10-15 m,估计核内质子的动量不确定范围.如果电子被限制在核内,其动量不确定范围又是多少?
【解析】 设质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等于原子核的直径,即Δx=2×10-15 m,由不确定关系公式ΔxΔp≥,得Δp≥=2.6×10-20 kg·m/s.同理,电子被限制在核内,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与质子一样,为:Δp≥2.6×10-20 kg·m/s.
【答案】 均为大于或等于2.6×10-20 kg·m/s
16.(16分)用波长为4×10-7 m的紫光照射某金属,发出的光电子垂直进入3×10-4 T的匀强磁场中,光电子所形成的圆轨道的最大半径为1.2 cm(电子电荷量e=1.6×10-19 C,其质量m=9.1×10-31 kg).求:
(1)紫光光子的能量;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
【解析】 (1)光子的能量ε=hν=h=6.63×10-34× J=4.98×10-19 J.
(2)光电子进入磁场后,受到的洛伦兹力等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qvB=m,v=,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v2=
= J
=1.82×10-19 J.
(3)金属的极限频率满足W=hν0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hν-hν0
ν0== Hz
=4.77×1014 Hz.
【答案】 (1)4.98×10-19 J (2)1.82×10-19 J
(3)4.77×1014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