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0 09: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3. 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东厂 D.军机处
4. 从“废除丞相”、“设锦衣卫”、“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官僚机构的改革 B.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
C.封建君主集权的加强 D.中央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5.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阳之气,长柔媚之风。”材料所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6.从图(a)到图(c)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君主制发展的趋势是(  )



君臣礼仪的规范 B.君主专制的削弱
C.君臣关系的融治 D.君主专制的强化
7.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8.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这四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戚继光、鉴真、玄奘 B. 郑成功、玄奘、鉴真
C. 鉴真、郑成功、戚继光 D. 戚继光、鉴真、玄奘
10.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资治通鉴》
11.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你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③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这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B C D
13.2010年2月28日,20岁的十一世班禅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成为第一个“90后”的政协委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班神额尔德尼”的封号是清朝哪一位皇帝赐予的(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4. “从最早的历史记录来看,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8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粉碎沙俄追击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这指的是( )
A.畏兀尔族回归祖国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15.“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这段材料说明了明长城修筑的(  )
A.历史原因 B.历史过程 C.历史影响 D.历史人物
16.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17.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8.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县( 今山东宁津县 )大柳镇的统泰升记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100多人。江宁( 今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这充分表明(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19.“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场杀;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的喳喳……”歌曲《戏说脸谱》所唱的是被称为我国“国粹”的一种戏曲,它是(  )
A.秦腔 B.京剧 C.昆曲 D.汉调
20.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宣扬大国形象和风采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二、材料题(共两题,共20分)
21.(8分)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2分)

(4)材料一、二、三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分)


22.(12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等地设置A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四: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2分)


(2)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1分)材料二中A的指什么?(1分)


(3)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交往又有冲突,“交往”和“冲突”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2分)


(4)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2分)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答案】D
2、 【答案】D
3、 【答案】D
4、 【答案】C
5、 【答案】B
6、 【答案】D
7、 【答案】B
8、 【答案】D
9、 【答案】A ?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0分)
21.(1)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2分)
(2)废丞相。(2分)
(3)军机处;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2分)
(4)皇权不断加强。(2分)

22.(1)鉴真东渡日本(1分);玄奘西行天竺(1分)
(2)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1分);市舶司(1分)
(3)郑和下西洋(1分);戚继光抗倭(1分)
(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消极影响: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2分)
(5)从开放转向封闭(1分)对外开放就会国富民强,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