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泊秦淮》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陈后主《玉树后庭花》亡 国 之 音陆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隋文帝1.杨隋代周577年
580年581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
北周宣帝(天元帝)宇文赟去世 静帝宇文衍(阐)在位;外戚随国公杨坚辅政, 掌握了北周军政大权。
周静帝被迫禅位;杨坚称帝,国号为隋”。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
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
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若置仓、递运之类也。於是陳國皆平。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
--《资治通鉴·隋纪一》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文 化 整 合高 丽大一统格局的形成隋
朝
再
度
统
一
民族融合
2.隋朝经济建设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含嘉仓考古遗址
(缸式地下粮窖)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 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 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通典·食货典》营建洛阳:“得土之中”,便于运送贡赋,控御全国。涿郡北京江都余杭杭州长安洛口仓广通渠扬州洛阳洛阳西安西新开凿的大运河河段都城在天然河道和旧运河基础
上修建的大运河河段洛阳涿郡余杭渤海东海605年605年608年610年605年开始开凿各段运河的年代沟通南北的大运河605-610
广通渠
通济渠(汴河) 邗沟(山阳渎) 永济渠(御河) 江南河
2700公里的大运河,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 水系。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运河在隋代的开通, 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
政治文化(巩固统一)、 物质文化(物资交流)、 精神文化(新文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过度役使民力,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运河的开通,同时又是唐代得以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重要前提。
---邓小南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栁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换雷塘数畆田。1.大唐开国——唐高祖李渊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 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 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2.玄武门之变3.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子,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重视人民的力量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3、贞观之治用人???不拘出身地域
长孙无忌,关陇;徐世勣,山东; 尉迟恭,代北;褚遂良,江南
不拘出身门第
长孙无忌,贵族;马周,门客
不拘民族背景
阿史那社尔,突厥;契苾何力,铁勒
不拘原属敌我
魏徵、王珪,建成辅佐“拔人物不于私党 负志业咸尽其才”国家由精力充沛又聪明谨慎的皇帝治理,谦虚耐心地听取精英意见——这样一种施政作风之 所以被推崇,不仅由于它的实际成就,还由于它接近儒家的治国理想,体现了君臣融洽互补的理想关系。
——《剑桥隋唐史》贞观之治:
文治武功的盛世, 后世政治的楷模。3、贞观之治1.一代女皇武则天《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 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
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624~705
荣华富贵,寒门根底《新唐书》卷四 《则天顺圣武皇后纪》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常称旨,由是参豫国政。后既专宠与政,乃数上书言天下利害,务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而谋泄不果。
上元元年(674),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1.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后行从图 唐 张萱 作“二圣”从立为皇后参掌实权(655)到大周皇帝退位(705),预政当政50年。往者则天太后践阼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 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 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 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 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用。此 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她以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相对于宰相的皇权,以独断专行的方式阻止了大臣势力的扩展。她重用庶族士人,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 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表面上打破了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并且深化了太宗以来的改革。
---邓小南1.一代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贞观遗风千秋功过, 谁与评说?武氏本身为关陇集团外之山东寒族,复欲纠集人群以攫取政权,因缘际会,遂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词科为全国干进者之鹄的。 当时山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为文,但以不预关中集团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若依此义言,则武周之代李唐较李唐之代杨隋其关系人群之演变,尤为重大也。
—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临淄王 李隆基发动政变,诛韦后、安乐公主。睿宗登 基,李隆基为太子。景云三年(712)八月,李隆基即位,为玄宗。
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败死。 李隆基坐稳了皇位。2.开元盛世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改年号为开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84平方公里
人口近百万2.开元盛世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2.开元盛世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 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新唐书·四夷传序》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开明的民族政策1.突厥突厥(Türk),6世纪以来活跃 在中国北方、西北方, 操突厥语 的民族;亦为汗国名称。《通典·边防典·突厥》:
隋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陵中夏。……东自 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万,戎狄之盛, 近代未之有也。东突厥的灭亡
贞观三年(629)冬,暴雪天灾,唐太宗派李靖、李勣统军 分道掩袭,在被突厥役属的铁勒部薛延陀、回纥等部族配合下,于次年二月击破突厥,擒获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强盛,但不久亦因内外矛盾而瓦解。唐代于周边少数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唐于大漠南北广置羁縻府(都督府、都护府)州。
委任肯于效忠的世袭酋长首 领担任唐朝的都督、刺史等, 以管理其本族事务。
羁縻府州承认唐朝政权。1.突厥羁縻府州东突厥汗国灭亡后,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开辟“参天可汗道”,置邮驿以通往来。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
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国,设立安西都护府。
贞观二十二年(648),克龟兹,设安西四镇 (龟兹 、焉耆/碎叶 、于阗 、疏勒 )。丝绸之路的畅通1、突厥二圣时期的边疆开拓651年,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纠集诸部反唐。657~658年,唐将苏定方率部征讨,擒沙钵罗,西突厥汗国亡。
702年,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北地区1、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唐太宗设安西 都护府吐蕃(Bod/ Bon,土伯特)
7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君王称赞普。《旧唐书·吐蕃传》:
弓剑不离身。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 表其似狐之怯。2、吐蕃大昭寺松赞干布金像2、吐蕃大 昭 寺 文 成 公 主 金 像陇西行
陈陶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文成公主入藏壁画2、吐蕃《旧唐书·吐蕃传》: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 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 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 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大昭寺穆宗长庆元年(821)唐蕃双方在长安会盟,重申甥舅之好,结束对抗状态;第二年唐朝使者 又到逻些(今拉萨),双方设坛 证盟;第三年赤祖德赞刻石立碑, 史称“长庆会盟”。大昭寺2、吐蕃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务令百姓安泰,所思 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 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和矣。唐藩会盟碑回 纥南诏靺鞨吐蕃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3.回纥靺鞨7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渤海政权。8世纪初,唐玄宗册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 靺 鞨4.靺鞨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定都太和城。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5.南诏《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安史之乱马嵬驿之变九节度一经略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天 宝 时 期 的 节 镇 布 局东北、西北,两大军事集团:“骁将銳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二统”
(《通典》)(吉木萨尔)1.安史之乱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史思明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二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马 嵬 驿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形势图
函长 谷安 关日 遥远
, , 陈谒 情见 不无 暇由
! ;1.安史之乱代宗广德元年(763),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史思明范阳起兵。1.唐王朝由盛转衰2.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边防空虚,在民族关系中处于被动4.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南移藩镇割据形势图1.藩镇割据《新唐书》卷二一○《藩镇魏博列传序》: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 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 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卷二一二《李怀仙传》: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私贡赋,天子不能制。1.藩镇割据2.宦官专权“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后汉书·朱穆传》玄宗,高力士“每四方进呈,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
决之。”
肃宗, 李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
代宗“尊为尚父,政无巨细,皆委参决。” “大家但内里坐,
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程元振、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德宗,霍仙鸣、窦文场,左右神策护军中尉。
武宗↓文宗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废立。2.宦官专权3、朋党之争朋党之争
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历穆、敬、文、 武、宣五朝。去 河 北 贼 易
, 去 朝 廷 朋 党 难
。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士无公论,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之附会者不入于牛则入于李,不忧国家之不治,而唯恐其党之不进也。……汉之党尚风节,故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义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故其衰季,士无操行,不足称也。
——范祖禹《唐鉴》卷十牛 李 党 争1.黄巢起义《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852年-912年)2.朱温灭唐1.政权更迭百姓既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卷一一二《周书·太祖纪三》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
—《旧五代史》卷一一五《周书·世宗纪二》2.走向统一经济:发展生产,鼓励农耕,限制佛教发展政治:
澄清吏治
严惩贪暴不法官吏
禁止地方军将干政广顺三年(953)诏:
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
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 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周世宗柴荣2.走向统一北汉2.走向统一统一盛世危机分裂局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