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讲学稿
飞红滴翠记黄山
主备:夏益斌
【教学重点提示】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从黄山形成的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4、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预习作业】
1、注音填字:
地壳( ) 瑰( )丽 翘( )首 苍穹( ) 屏( )住
浮想联( ) 不( )其数 若( )若离 如愿以( ) 鱼( )而上
2、填字成词并解释所填的字:
1)登峰( )极 2)仙山( )阁
3)万( )藏云 4)( )名中外
3、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体裁是 。
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 对黄山的赞誉。试写出“五岳”的名称:
4、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1)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的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的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电视解说词是拍摄电视的依据,摄像者要从完成整个电视片出发去选角度和镜头;镜头组接好以后,解说词的作者有要根据已成的片子,对解说词作适当的修改,使两者相吻合。本文虽然是案头文字,但是,你可以从文字中想象出画面,一点也不走形。在某种意义上,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行为,电视脚本,包括电视解说词,也要适应读者心理,就是要有序,有条理,自然也要体现电视艺术的特点:跳脱、遥接,不必像散文那样衔接得很紧。电视片的解说词,着眼于阐明片中景物不易为观众领略或觉察的地方,解说者可以直接倾吐,多少有点煽情的话语也未尝不可以运用。如本文靠近结尾的描写黄山日出的部分,倘若放在游记中,就会显得很抢眼。
2)解说词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的地方有三个方面:第一,游记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见闻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现,要在作品中指点评说。有些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行踪贯穿全文的,即所谓“移步换景”;旅游风光片是客观的记录、介绍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的,解说词的任务是阐述画面,作者是隐去的。第二,游记散文是文学体裁,是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珊瑚法自我感情的;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是文艺性的说明文,它的基本特点是说明性,就是着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识性、科学性;文艺手法是一种辅助手段。第三,游记散文可以对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只表现作者感兴趣或是缩减到那部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则要求全面反映。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合作探究: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
2、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把第二部分各层所写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1——3段):总写黄山。
第二部分(4——17段):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物,可分为五层,分别是:
黄山 (4——6) 黄山 (7——8)
黄山 (9——14) 黄山 (15)
黄山 (16——17)
第三部分(18段)介绍黄山温泉。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所写景物的特点。
【小结:柯蓝话黄山,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这是时间线;又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这是空间线;再次是写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是逻辑线,所以整篇文章是三条线索的整合。正是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
二、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合作探究: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指出下列例句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景物的?
第3段:“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 ( )
第4段:“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 ( )
第5段:“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
( )
第6段:“……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
第10段:“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 ( )
第11段:“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 ( )
第12段:“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 )
第16--17段:“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 )
【归纳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采用俯、仰、平、近等角度,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三、品味赏析
1、结合课文各部分内容,说说本文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2、反复朗读下列精彩语句(语段),选择3~5句,简要分析其特点?
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7)、第15自然段……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3、结合加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选做题)
①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②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地壳(ké) 澎湃(pài) 万壑藏云(hè)
B.阴晦(huì) 温馨(xīn) 犀牛望月(xī)
C.山峦(luán) 娇娆(náo) 浮想联翩(piān)
D.崛起(qū) 苍穹(qióng) 仙山琼阁(qióng)
2、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千峰竞秀(争,比) 万壑藏云(山谷) 望而生畏(惧怕)
B.曲干枝虬(弯曲) 鱼贯而上(连贯) 浮想联翩(鸟飞的样子)
C.心往神驰(向往) 心惊胆战(害怕) 若即若离(好像)
D.登峰造极(极点) 昂首苍穹(天空) 澜翻絮涌(波浪)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号称方园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
B.如果说泰山的日出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的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
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
D.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 )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A.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 )
B.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 )
C.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 )
D.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 )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张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B.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
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色。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二、仔细阅读课文16~17段完成下列各题。
7、作者认为黄山日出有什么特点?
8、黄山日出时,人们的心情、神态怎样?
9、、作者对日出的描写,写了其颜色变化的哪几个过程?有什么作用?
10、、日出初照黄山时的景致怎样?写日出为什么要写黄山的景致?
11、文中写道:“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你是怎样理解其中的原因的?
12、请你想像一下,在解说抒情长白时的电视画面,用自己的话语把你想像的画面描述出来。九(上)语文讲学稿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师用讲学稿)
主备:夏益斌
【教学重点提示】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从黄山形成的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4、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预习作业】
1、注音填字:
地壳( ) 瑰( )丽 翘( )首 苍穹( ) 屏( )住
浮想联( ) 不( )其数 若( )若离 如愿以( ) 鱼( )而上
2、填字成词并解释所填的字:
1)登峰( )极 2)仙山( )阁
3)万( )藏云 4)( )名中外
3、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体裁是 。
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 对黄山的赞誉。试写出“五岳”的名称:
4、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1)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的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的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电视解说词是拍摄电视的依据,摄像者要从完成整个电视片出发去选角度和镜头;镜头组接好以后,解说词的作者有要根据已成的片子,对解说词作适当的修改,使两者相吻合。本文虽然是案头文字,但是,你可以从文字中想象出画面,一点也不走形。在某种意义上,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行为,电视脚本,包括电视解说词,也要适应读者心理,就是要有序,有条理,自然也要体现电视艺术的特点:跳脱、遥接,不必像散文那样衔接得很紧。电视片的解说词,着眼于阐明片中景物不易为观众领略或觉察的地方,解说者可以直接倾吐,多少有点煽情的话语也未尝不可以运用。如本文靠近结尾的描写黄山日出的部分,倘若放在游记中,就会显得很抢眼。
2)解说词与一般的游记散文不同的地方有三个方面:第一,游记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见闻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现,要在作品中指点评说。有些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行踪贯穿全文的,即所谓“移步换景”;旅游风光片是客观的记录、介绍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的,解说词的任务是阐述画面,作者是隐去的。第二,游记散文是文学体裁,是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珊瑚法自我感情的;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是文艺性的说明文,它的基本特点是说明性,就是着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识性、科学性;文艺手法是一种辅助手段。第三,游记散文可以对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只表现作者感兴趣或是缩减到那部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则要求全面反映。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合作探究: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2、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把第二部分各层所写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1——3段):总写黄山。
第二部分(4——17段):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物,可分为五层,分别是:
黄山 (4——6) 黄山 (7——8)
黄山 (9——14) 黄山 (15)
黄山 (16——17)
第三部分(18段)介绍黄山温泉。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所写景物的特点。(奇峰:高、险;古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怪石:奇特;烟云:轻盈飘忽;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小结:柯蓝话黄山,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这是时间线;又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这是空间线;再次是写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是逻辑线,所以整篇文章是三条线索的整合。正是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
二、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合作探究: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指出下列例句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景物的?
第3段:“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悬想)
第4段:“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第5段:“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第6段:“……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第10段:“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第11段:“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第12段:“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第16--17段:“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归纳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采用俯、仰、平、近等角度,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三、品味赏析
1、结合课文各部分内容,说说本文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关于黄山地质史的部分是比较严格的科学说明,主体部分——介绍黄山风光和特点的,主要是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表现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表达方式的选择是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作者选择恰当,转换也比较自然。)
2、反复朗读下列精彩语句(语段),选择3~5句,简要分析其特点?
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
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虽然给人美感,但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这段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声赞美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的太阳,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最辉煌的乐章。)
3、结合加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选做题)
①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句中“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②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注意这句话的开头“如果说”三字,这是一种假设,是虚拟性的,是作者个人的审美感受。自然这种感受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泰山给人的印象是凝重的,《诗经》上有“泰山严严”(意思就是泰山积石很有气势),看看空孔子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它被尊为“五岳之首”,屹立在齐鲁大地上,雄奇俊秀,气势磅礴。在泰山上观日出的感受说是庄严神圣,评价并非不当。黄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这里观日出,会有一种梦幻感,正像第十七段所写的,“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瑰丽、壮观、辉煌,是一种概括性的评价。)
【课后巩固】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地壳(ké) 澎湃(pài) 万壑藏云(hè)
B.阴晦(huì) 温馨(xīn) 犀牛望月(xī)
C.山峦(luán) 娇娆(náo) 浮想联翩(piān)
D.崛起(qū) 苍穹(qióng) 仙山琼阁(qió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千峰竞秀(争,比) 万壑藏云(山谷) 望而生畏(惧怕)
B.曲干枝虬(弯曲) 鱼贯而上(连贯) 浮想联翩(鸟飞的样子)
C.心往神驰(向往) 心惊胆战(害怕) 若即若离(好像)
D.登峰造极(极点) 昂首苍穹(天空) 澜翻絮涌(波浪)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号称方园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
B.如果说泰山的日出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的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
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
D.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 )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A.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 )
B.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 )
C.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 )
D.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 )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张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B.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
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色。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二、仔细阅读课文16~17段完成下列各题。
7、作者认为黄山日出有什么特点?
8、黄山日出时,人们的心情、神态怎样?
9、、作者对日出的描写,写了其颜色变化的哪几个过程?有什么作用?
10、、日出初照黄山时的景致怎样?写日出为什么要写黄山的景致?
11、文中写道:“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你是怎样理解其中的原因的?
12、请你想像一下,在解说抒情长白时的电视画面,用自己的话语把你想像的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
1.B
2.C(“战”的意思是“发抖”)
3.比喻 对比 排比 拟人
4.说明 描写 抒情 抒情和议论
5.C
6.略
7.瑰丽、壮观、辉煌
8.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气氛肃穆。
9.对于日出的描写,是以色示形:暗红色→橘黄色→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从太阳颜色的变化中表现出它的位置的变化,突出黄山日出的瑰丽神奇。
10.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从侧而烘托黄山日出瑰丽<壮观。
11.1)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2)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3)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能得到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
12、略。
PAGE
1